•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盖瑞2002

    盖瑞2002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02

    主演:马特·达蒙,卡西·阿弗莱克 

    导演:格斯·范·桑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重见光明

    • HD

      恶女2023

    • HD中字

      重生之时

    • HD

      爱在招生部

    • 菩提幽魂

    • HD中字

      深囧

    • HD中字

      豹神

    • HD中字

      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

     剧照

    盖瑞2002 剧照 NO.1盖瑞2002 剧照 NO.2盖瑞2002 剧照 NO.3盖瑞2002 剧照 NO.4盖瑞2002 剧照 NO.5盖瑞2002 剧照 NO.6盖瑞2002 剧照 NO.16盖瑞2002 剧照 NO.17盖瑞2002 剧照 NO.18盖瑞2002 剧照 NO.19盖瑞200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两个年轻人在一次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巧的是他俩的名字都名叫“杰瑞”。于是在沙漠里两人开始了寻找归途之旅。  在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让半数以上观众离场。在关于此片的国外评论中最常用到的词是“极端极简主义”。的确,整部片子拥有一句话可以讲完的故事情节,构图简单的超长镜头(全片不超过50个镜头),还有著名现代音乐家,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阿沃·帕特的音乐,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部爱之极爱,恨之极恨的作品。

     长篇影评

     1 ) 公路和长镜头神马的 不如浮云

    Gus的这一部 深深地造福了广大善用或不善用快进的装逼者...

    像风光宣传片一样不紧不慢的镜头 不由得让观影中的无聊者萌发了研究摄影构图的兴趣...

    不了解剧情的观影过程 易让本人产生荒唐的幻想...
    比如此部 当发现两人都叫Gerry时 大脑不由一阵活跃 暗自yy最后所有的苦旅瞬间消散 因为会有某个人一梦醒来...心理悬疑什么的都是浮云...自知只是yy 因为声音渲染下的氛围严重不符

    Gus用心布置的声音相较其他重视配乐什么的导演都是杂碎...影影绰绰的各种杂音 在<迷幻公园>里 是滑板少年们在长廊里掠过的模糊身影和Alex心中的琐碎烦恼 在<大象>里 是平静校园里的暗流涌动和外部世界侵入Alex(哦,好多的Alex)脑海的喧嚣 在这里 是Gerry一路的胡思乱想 地点在变换 声音在重复 虚弱之后的恐慌感在内心的无意识絮叨中蔓延...

    当我想前方时 我在回想什么...
    迷失的Gerry回想的时候 脑海中映现的徒步路线仿佛仍如公路上的行进 灌木如路边的风景向身后退去...而上一次开车在绵延的公路上 实则已在身后很远...公路的场景已成梦境 正如 岩石上下的对话之于白色沙漠上挪动的人影 是否会感觉是前世的事情...
    行走者不停地甩下一个又一个过去 从山顶到山谷 从山脚到沙漠深处 每一处都被长镜头强化到极致 随之而来的也是前一场景在记忆中的淡去...Gus拍过那么多的公路 唯独这里让我强烈地联想到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然而 若以人生之路比之 恐显狭隘
    而 若以4星给之 恐自己也被归入逼者之流

    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镜头下的云卷云舒

     2 ) Just Walking ——《Gerry》

    如果从安迪•沃霍的角度看这个电影便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了,我想格斯•范•桑特表现得只是行走本身。这其实是一个纯粹的电影。寻找也罢,二人同叫一个名字也罢,都与那个大石头的黑色幽默一个性质。

    而据有关资料显示,范桑特的确受过安迪•沃霍的影响。当一个单纯的行为被放大的时候它的意义超越了这个行为本身。就像画家马格里特那只被放大的苹果,你可能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苹果了。而这个形式背后确实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你对它的思考。我没有资料证明这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与安迪•沃霍一致。并且这里面还有一个让大家都喋喋不休的问题:电影作为娱乐,还是作为艺术而存在;不过至少我们都会认为电影本身与实验性的影像艺术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这么多年来观看电影的习惯让我们这么去想。

    糟糕的习惯。赖声川都说了,创意三毒:习惯、经验、动机。

    回到影片本身,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只有因没有果的电影,这让包括我在内的有些观众很失望。影片的动作刚开始定义为寻找,而到底要寻找什么,那个“the thing”到底是什么(在他们完全迷失之前我想像他们正在寻找一具尸体,这个死去的人或者是他们的朋友或者什么),我们一直在等待着行走背后更深刻的有意义的东西出现,不过到最后你发现什么都没有。

     3 ) 走与走与走

    在电影开始的几分钟里,我还期待着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仅由两人演绎的曲折离奇的故事,但是当看到两位主人公从开场的公路驾车长镜头发展到了荒野走路长镜头时,我几乎确定期望即将破灭。秉着从不始乱终弃以及永不快进秒退的观影宗旨,我度过了这不太寻常的一百分钟。


    坦白说,一部大部分时间都在展示主人公走路和自然风光的电影一点儿也不有趣,况且他们走路就只是在走路,没有耍任何花样。画面中两个Gerry走着,背景或是无垠的旷野或是不绝的山峦,在看不到尽头的空间里时间似乎静止了,只有两个人机械地走着,只能听到双脚与地面有条不紊的摩擦声。大远景镜头将人与自然之间的悬殊差距体现得相当彻底,特别是临近结束的那一段路,给人一种“走了很久却还是在原地”的感觉,加之低沉吊诡的配乐和一些类似于自然风的声音更是无限放大了这种感觉,倘若不是天色渐明在提醒观众时间也在“走”,保不准有人就会在这里猛按快进,结束痛苦。


    如果看惯了那些快节奏的电影,那么《Gerry》绝对会让你如坐针毡,它慢得可怕,且丝毫没有取悦任何观众的意思。电影也没有任何线索告诉我们两个Gerry(又或者是一个Gerry)是谁,从哪里来,最后又会到哪里去。极简的设置同时也给了人们极大的解读空间,仔细回想一下,《Gerry》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个旅程像极了我们逐梦的过程,从开始的满心欢喜有说有笑,火堆旁的玩闹都预示着此时的前行正怀揣着探索未知的兴奋;面对无法改变的环境,绝望丛生,此时的行走成为了逃避失落的方式;直至最后的麻木机械,当一切期望成为无奈,行走竟沦为了一种本能。这样的过程,也和观看《Gerry》过程中我心理的变化如出一辙。


    影片的最后,一个始终想着离开的Gerry掐死了另一个想着离开的Gerry,前者只想摆脱眼前这个囚笼,后者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说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有不少的观众中途离场,而当那个被掐死的Gerry喊出“I'm leaving”的时候,我也长舒了一口气,毕竟,下一部电影一定会很有趣!


    2013.07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652125/

     4 ) 沉醉在出发之前

    《沉醉在出发之前》 撰文/林伽
        ——写在传说中明天就是末日的前奏
    范桑特的好处就是从来是个不入流的导演,既做不到稳准狠,也抓不住观众媚俗的文艺片之心。严格地说,他甚至没拍过文艺片,冗长,废柴的细节,无聊到死。
    他的片子里什么都没有。没有主角,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高潮,甚至没有结局。就算有故事,也就是一句话可以讲完的一件事,比如这部《杰瑞》,俩傻逼开车逛沙漠,其中一个死了。果然什么都没有吧?没有悬念,没有巧合,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没有他妈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随时被终止,每一段对话都可以不必答复。所谓的大圆满,有趣,范先生统统都放弃了。他就是爱跟看片的人对着干,怎么拧巴怎么来,你以为主角都不会死,偏偏主角就是死了,真真正正地死了。把你所有的美梦都幻灭了,把所有人扔进一个绝境的炼狱,提炼出一副副皮囊下面真正的人性和灵魂。
    两个人都想活着,但不打算活得有意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真正的苍白,他们没有来龙去脉,迟早要回到故事外的主线,接受四面楚歌的尴尬。这是潜伏在日常中的异常,不是为了营造荒诞而焚琴煮鹤的真实复刻。
    这种路子的电影不多,但也没必要看下去,它跟真实生活的时间轴进度相同,就跟你的生活本身一样空虚,乏味,冗长而且无聊,或者说,这就是生活赤裸的本质。有焚琴煮鹤之心的人,一定深谙琴与鹤的高逸,劈了名琴野鹤煮来吃,这是脱离了高级趣味之后微妙的境界。至于这两个傻逼的故事,不过是范先生一次既定行程内的晃神出走,在两个平行的画面里并行不悖地自动更新。

    题外话,推荐大家一个和该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游戏,叫做《沙漠巴士》。转一下游戏简介。

    “《沙漠巴士》的玩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把一辆巴士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市穿过沙漠开到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家中,操作也简化到仅有左右方向和油门按键。如果仅此而已的话,那这款游戏简直可以称为一款不错的模拟驾驶游戏了。“游戏就像现实一样麻木”,这句话是一款叫作《沙漠巴士(Desert Bus)》的游戏的片头语。《沙漠巴士》号称史上最无聊的游戏——它甚至没机会正式发行,因为至少对多数以“好玩”为诉求的游戏玩家而言,它实在是太…… 现实了,现实到无聊,到疯狂的程度。这款游戏带来的无聊感觉是如此与众不同,它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带着黑色幽默的疯狂。如果你领教过这个游戏,你会说:“原来看着那些身着泳装的美女在我面前欢蹦乱跳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变态之处  
    这款游戏的变态之处在于:
     1、游戏中的时间和现实中同步,也就是说你至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把车从图桑开到拉斯维加斯;   
    2、游戏不能暂停,不能存档,也就是说你只能一次性耗费8小时将游戏打通;   
    3、别指望你可以玩点小伎俩,比如用工具卡住按键使其一直向前之类的手段蒙混过关,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干点别的。你的巴士会向右跑偏,所以你必须时时按左键进行修正,否则巴士就会陷入公路旁的沙漠,游戏只能重新开始;   
    4、除了无尽的沙漠外,游戏沿途没有任何风景可以欣赏,也没有乘客上下车,甚至连一辆车都没有,夜幕降临后,除了你车灯照亮的范围外,窗外会变得一团漆黑,而见到一次黄昏至少要玩12小时。所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你所有的乐趣就在于一边按着油门一边调整方向,以不超过50公里的时速往前开;   
    5、唯一的慰藉是在第五个小时时,一只小虫会撞到挡风玻璃上变成一滩绿色的浆糊。   
    6、最变态的是,如果你千辛万苦将巴士开到终点,你只能在游戏中得到1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奖励。
    传说中的《沙漠巴士》,真正的巴士自驾游   
    不要以为这个无厘头的游戏无聊的原因是它粗制滥造,恰恰相反,它的每一处无聊,每一点令人发疯的感觉绝对都是Penn和Teller精心打造的——即使它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发行。和那些所谓的畅销游戏相比,它的制作者太认真了,在游戏的片头录像中,Penn喋喋不休地讲述着游戏的意义:这是世嘉游戏历史上第一款巴士模拟游戏,你开过了赛车、飞机,甚至潜艇,却没人开过巴士这么现实的东西。我们制作这款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人生的漫长和无趣。你可能觉得这款游戏枯燥无聊,可如果你真的开一辆车去拉斯维加斯,不也是这个样子么?   
    如果方向盘不跑偏,如果景物多变一点,如果可以存档,如果可以速度更快,如果……如果……可是没有这么多如果,所以注定这款游戏将和你所面对的现实一样麻木,不给你任何幻想和喘息的机会给一款无聊到极点的游戏加上人生意义(尽管不那么积极),反倒让游戏者在枯燥驾驶的时候产生顾影自怜的感觉。想想看,孤身一人驾驶一辆老旧的巴士行驶在没有尽头的公路上,窗外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稍不留神会身陷囹圄,前功尽弃,而就算开到目的地也没有任何奖励——没有旅店,没有赌场,没有美女,没有酬劳,除了可怜的一分,这一切都透着让人绝望的孤独,因为这就是现实。不知这是否作者有意为之,但由此营造出的气氛却绝非一般的游戏所能给与的,至少还没有一款游戏能让你在游戏过程中思考你了无生趣的人生,当真是把“游戏像现实一样麻木”发挥得淋漓尽致。
    操作方法:左右方向键就是控制方向,上下方向键是控制速度的,空格键打喇叭,回车键确定。


                                              2012年12月20日

     5 ) Boring Long Takes

    It's a great film, very artistic, or maybe avant-garde, but I hate it. I almost slept twice during the screening. Basically the whole film is about two guys walking in a dessert, trying to find a way out, and a metaphor of a guy being trapped in his life journey, losing the direction. The cinematography is good, but the editing of the two people walking from a dessert to a grassland then to a mountain doesn't make sense geographically.

    The ending was totally expected by myself after 30 minutes of the screening. The crying guy was gonna die here and the other guy would definitely find the way out. Then, the only suspense is how and when will the cissi guy die. To my surprise, his friend killed him after waking up.

    The climax of the film was the shot of the crying man jumping off the huge rock. It looked very real, and I am wondering if there is any stunt of specail effect in it.

    The long takes are so annoying in this film. I wish every take could be cut into half so that my mind and eyes won't be wandering aournd.

    One man's mistake can be other men's art, especially a mistake of some big name director.

     6 ) 嘶声力竭。

    Gerry?Gerry!
    想到《不可承受生命之轻》中提到贝多芬的作曲:非得这样么?非得这样!
    非得如此折磨么?非得如此!
    延续着一贯的长镜头,死亡三部曲的Gerry神圣,精彩。
    我想大声的喊叫,却不知已经呼唤过多少次了,我的喉咙沙哑,像沙子般的沙哑,我的身体瘫软,如沙丘般的随意扭曲,我的脚步深深浅浅,像沟壑绵延不绝。我是不是已经在另外一个国度了。
    我渴望同伴,我渴望主意,我犹疑,我坚定,我的我支撑着另外一个我的我。我酥软的身体却发出坚定的呐喊,我尚未崩溃的步履却绝望的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我叫Gerry,我是Gerry.
    始终觉得只有一个Gerry,单调的归途,看似一成不变的景色,我真的快崩溃了。巨大的生命体在向我召唤,我却毫无办法。于是,我给自己找乐子,我给自己打trick,I'm not alone.我怎么就站在那大石头上了,我怎么就再一次遇到海市蜃楼了。我真的是一个人么?分明听见我的脚步声仿佛奏鸣曲一般,时而重叠,时而松散。我向西北走,我推翻了它,我不能朝南边走,那里只有死路,我在挣扎,我自己给自己prove,我在plan,找一个能走出这个fuck thing的地方。我不停的骂着 fuck the thing.

    我想走川藏线,那朵燃烧很久了的火花,何时熄灭啊。
    Gerry?Gerry!

     7 ) 贫瘠的自我,贫瘠的生活——旅行着的演出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Gerry就像是为我写的,或者说写的就是我。两个不知道来出,不知道去处的傻小子,在贫瘠的戈壁沙漠里行走着,买着他们的步伐。没有交流,没有夸张,没有戏剧冲突。简短的对话,说的都是很实际的生活用语。
          对我来说,荒原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不然我也不会一个人跑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就是我的生活,我是一个业余演员,一个业余旅行者,一个业余的活着的人。在贫瘠的土地上演出着我的日子,沙子陪着我度日,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水,只有沙子和我。Gerry和Gerry都是我,一个脆弱的我,一个更加脆弱的我。其实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人,都是我自己在那个心理的荒漠上踽踽独行。我迷失在现代世界的荒漠,迷失在自己制造的戈壁,迷失了我。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爱上了我自己,也许就只有我自己记得我是谁,前提是我知道答案。直到最后,一个我以自我的灭亡来换取另一个自我的觉醒,但是谁知道我会不会走进另一个荒漠?
           作为一个喜欢徒步的人,电影的节奏画面,表现方式都太适合我了,我自己在行走的时候的状态就是这样,语言不多,没有目标,只要向前就可以了,脚上的鞋都是一样的。脚掌摩擦地面的声音都是那么似曾相识,以至于我是认认真真的看完了60分钟的电影。作为一个喜欢表演的人,这就是我想要的,对于我来说,这就是现代荒野版的《等待戈多》,我自己也演过《等到戈多》,我非常能体会到Gerry的心理,我永远也等不到,等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要等的,就这么一直等下去,没有希望,自然也不会绝望。至于最后那个貌似同志的结局,已经无所谓了,因为都是一个人,一直都是。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就像是给我写的,就像是我写的。我曾走过的沙漠,我曾演过的角色。

     8 ) 让人不适,又让人不得不说

      《杰瑞》中的中的长镜头果真是多到令人走神,用漫长的节奏来强调那些毫无希望的场景,虽然有人说那是表现悠长而痛苦的死亡过程,但还是会让人产生情感上的不适。要不是因为对导演的偏爱与尊重,只怕我也要中途放弃。很奇怪的是影片被标上了诸如“痞子逛沙漠"(让我联想起《沙漠妖姬》),“马特 达蒙沙漠探险片”之类的标签。说实话这部影片极少戏剧性,虽然这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但不足50个镜头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大量长镜头下并未拉长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可能是前面太多的平铺直叙以及导演一贯的悲剧收场,让临近结尾的,本应使人瞠目的ending变得顺其自然,戏剧冲突也随着全剧的基调而极简化。这时再多的“如果”、“假如”、“为什么”都显无力。我只知道,活下来的杰瑞生理上得到了救助,心理上却从此背负上枷锁,和那个死去的杰瑞一起,永远囚困于沙漠。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很值得玩味:爬上高石的杰瑞,有了开阔的视野,见到了探寻的目标(马特 达蒙扮演的杰瑞),但却无力着地,像极了身处高层的岌岌可危。高处已不胜寒,茕茕孑立的感觉让人心生浮躁,脚如浮萍,丧失了重回扎实层面的勇气(而并非没有能力)。于是马特 达蒙为他堆积了一个由细小尘土构成的缓冲带,以供杰瑞安全着陆。这里也可以归整出一个隐喻,通过细小琐碎之事的旷日沉淀,人可以得到心灵的缓冲,重获扎实的救赎。
        不管怎么说,这部完全私人化的电影,需要一点点挖掘闪光的东西,让我想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这些启人深思的电影总会渐渐在私人的珍藏中占的席位。

     短评

    极简,真的极简,全是长镜头,一长到底,内容也是极简,将自我的内心挣扎拍成这样,最独一无二的梦魇,伟大的编剧,伟大的配乐,伟大的格斯范桑特!只可惜我无法给出五星,因为实在未能进入内心深处

    5分钟前
    • 太阳照常升起
    • 推荐

    各种意义上都很极端的一部电影。爱之者极爱之,恨之者极恨之。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它甚至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100分钟的屏保。

    7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还行

    风吹草动 日光灿烂 节奏快慢交叠 音乐如诗如梦 构图精到 不到五十个镜头撑起100分钟的影片。极端的小清新,极端的自我,极端的艺术创造,极端的装逼,与极端的dont give a fuck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11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A-】数了一下,全片大概90个镜头。在最开始大部分镜头随人物移动,以中远景来凝视,音效与配乐开始渲染不安情绪,但情绪又好像别无所指,观众所感知的只有情绪本身。于是电影走向纯粹,无论是大全景的固定镜头,还是演员的步态,以及内容简化形式多余的配乐。动作、景观,亦或是视线的延伸,元素背后的模式与类型被剥离,一切只关乎于它们自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行为的意义被重组,影像拓展出痛苦知觉。倒数第二个镜头,只是车内缓慢旋转横摇,却是如此残酷,视线开始逃避,转向窗外那片无穷荒漠。

    15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效果和看live train cam一樣 但在這麼多的train cam之中還是North Pole& Norway的實時轉播最好看 想起來九十年代的一個殺人案 當時兩個朋友到國家公園玩兒迷了路 然後誰都不會看地形圖被困在荒漠裡好幾天 被發現的時候一個半死不活另一個已經死透了 活著的人說朋友當時太痛苦了央求自己殺了他 所以他did him a favor把朋友殺了 在虛脫的狀態下把尸體還埋在了六七十磅的石頭地下 最後審完好像關了幾年就被放出來了 爾朋友的尸檢結果顯示當時的脫水症狀並不至死 https://tubitv.com/movies/506259/gerry?start=true&utm_source=google-feed&tracking=google-feed

    16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我是很享受看这种行走中的闷片,更何况还有这么苍茫美丽的外景拍摄。全片最惊艳的镜头是Casey Affleck从那块离地面150码的岩石上自由落体。

    19分钟前
    • 貓頭一
    • 推荐

    我小时候也那样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勉强两分。陈坤看了本片后直呼内行,并将下一次行走的力量定在了美国沙漠。两个年轻人漫无目的的行走,他们避开了游客,后来又迷路,他们的目的为电影提供了戏剧悬念,但最终仍然是没有目的,也许可以套用911后的美国局势,解释本片是传达年轻人迷茫的心灵、顽强的肉身,最后迎来希望……本片手法是小林政广式的极简主义(洛迦诺电影节特别喜欢这种拍法)。范桑特和达蒙、卡西都挂名编剧,我估计创作过程就是这三人跑沙漠里随时走随时想随时拍,全片节奏极其慢,站大石头上也能拍十分钟,但这个镜头的构图并不好,两个人一块石头塞满了仰角镜头,其实换个俯视镜头就既能拍风光也能体现达蒙表情上与卡西的情感互动,毕竟达蒙是会演戏的。现在这种拍法主要是观察两个角色的互动,但目前版本也没做出什么东西,卡西扑克牌脸式的无演技太拖后腿了

    2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云如泉涌,风吹草动,旭日东升,大地排卵。美到绝望为止!

    25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行走阿,行走

    26分钟前
    • S.Dummy
    • 推荐

    8.0/10 GVS“死亡三部曲”首部。大象>最后的日子>杰瑞。摄影机无情感、无动机,跟随镜头的长时间注视(感知主体)消除了任何情感投射,极简主义,从大自然直接取景,无陈述、无来由,但行走/运动不会停止,恒定的步伐赋予了别样的韵律。敞开的空间,面向着无限的未来(看不见的尽头) … #蓝光碟重看#

    31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推荐

    和《大象》比起来,《盖瑞》里面的很多长镜头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实用的意义!不过,本片的开头我挺喜欢的,谁叫Ta的画面和音乐都太美了呢?

    3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无法忍受缓慢和单调的请略过此片。影片涉及决定,命运,责任,绝望和生活。治愈系电影。故事可能不完全合乎逻辑但景观让人感受到流连忘返的美丽。

    39分钟前
    • 伊麗莎白
    • 推荐

    the movie that matt damon is the strong gerry and casey affleck is the weak gerry.

    41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死亡三部曲/ 没剧情就极简了?镜头长就独立了?不知想表达什么,风光片吗亲。挺喜欢范桑特,但这次有点过了。

    4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迷失死亡谷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t4y197zr

    50分钟前
    • O型血
    • 很差

    他们在沙漠里坚持了三天三夜,最后却公路旁放弃了一切。这是一部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它根本就不想着去适应观众,而是强迫着观众适应自己,沉浸进去。格斯·范·桑特多少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把主角在沙漠中的绝望和无助,化作长到崩溃的长镜头,支离破碎的台词和毫无意义的闪回,对观众造成了一次心灵上实实在在的折磨,让人过于感同身受,观感极度不适,哪怕到了结尾后承认了导演的高明之处,也还是觉得本可以拍的不这么极端,一个电影终究不应该完全脱离观众而独自存在。

    52分钟前
    • tangerine
    • 还行

    一个男人的成人礼。两位Gerry是同个人的过去和现在,Matt代表着懂得自我保护,有规划有毅力的成熟体,而Casey是喜玩闹浪漫脆弱易感伤的童真面。这是一场蜕变,随着年龄渐长,要突破困境找到出路/水源,只有扼死曾经幼稚的自己,不要频频回头品,不后悔过往的选择。最后的车上,是男孩的三个人生阶段。

    55分钟前
    • coie
    • 推荐

    看这片子让我想起了鲁迅的“通假字”,你写错别字就是错别字,大师写的就是“通假字”;是Gus Van Sant拍的,一些snobs就开始思考存在主义的问题了。

    58分钟前
    • dormant
    • 较差

    象首诗,方向比执着更重要。人不能只是盲目自大地行走,需要停下来动动脑子决定方向。

    1小时前
    • 圆石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