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奇幻片 诗无尽头

    诗无尽头

    评分:
    0.0很差

    分类:奇幻片其它2016

    主演:Adan,Jodorowsky,Brontis,Jodorowsky,帕梅拉·弗洛雷斯, 

    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关中诡事之雾隐藏棺

    • HD

      克雷斯的魔法学院

    • HD中字

      猎神:冬日之战

    • HD中字

      出招吧!看不剑!

    • HD中字

      封神榜:托塔天王

    • HD中字

      奇门斗法

    • HD

      诛仙1

    • HD中字

      潘神的迷宫

     剧照

    诗无尽头 剧照 NO.1诗无尽头 剧照 NO.2诗无尽头 剧照 NO.3诗无尽头 剧照 NO.4诗无尽头 剧照 NO.5诗无尽头 剧照 NO.6诗无尽头 剧照 NO.16诗无尽头 剧照 NO.17诗无尽头 剧照 NO.18诗无尽头 剧照 NO.19诗无尽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是一部围绕智利裔墨西哥籍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传记片。主要讲述其在早年的创作之路。在片中,亚历桑德罗还与很多国内年轻有才但还未成名的年轻人见面交谈。

     长篇影评

     1 ) 如果诗已不在,那么诗无尽头。

    在少年时代,我就乘上船远走他乡。

    我失去了我的群山,和群山微酸的芬芳。

    来自群山的那些鬼人,也终将带走我的新娘。

    从这里到那里,串接起横亘两千公里的泪。

    画片搭建起街巷和长廊,新的生活会有新的地方。

    像童书一样,每个人都有一副新面孔和纸做的皮囊。

    生于自然的终将回归自然,要学会用小恶回馈善良。

    拳打脚踢,撒违心的谎,人情冷暖,谁在你身旁。

    用希望泡一杯花茶,用蛋糕画一幅油画。

    母亲像百灵鸟一样歌唱,她的胸衣将鸟笼锁上。

    棺材板里的歌声荡漾,小提琴缓缓拉出忧伤。

    船在海上,马在山里,就像鞋穿在我脚上。

    影子缠在腰间,她在阳台上做清亮的梦。

    开始作诗,当个诗人,我这样想着。

    拾起经书包藏的雪茄,废弃家族庭院的筹码。

    苦酒酿造的先知,将我拉出深渊,他轻飘飘地对我说。

    会有一个赤裸的姑娘,像蝴蝶一样,照亮我的前程和梦想。

    秦兵俑围上围脖,狮子吼没有着落。

    我们是蹩脚的艺术家,也是放纵的艺术家。

    只是在艺术的小屋里,找不到女神的面孔。

    你在咖啡馆,来了又走,喝了两升啤酒。

    因为你,我不去在意我的手,跟着你走。

    倒地的椅子后,是精神教父的顺水推舟。

    用刀割,用嘴舔,这是甜甜的人造血浆。

    在喧闹的白日沉睡,在安静的黑夜苏醒。

    你背上的缕缕伤痕,是我写下的累累诗篇。

    那阵阵痛楚,会让你懂得我翩翩的诗意。

    你若允我衣食温饱,我便许你金津玉液。

    诗人不辩,我们将永不分离。

    闭上了眼,就打开了心,闯进来的是我的缪斯,或者不是。

    一句过来,就把自己交了出去,歌声起,喘息声起,哭声起。

    诗人的爱,泛起你阵阵的恶心,但你吐出来的,我也甘之如饴。

    你的凉衫,和你的薄衣,玉体横陈的时候一切都好。

    重获自我的四十天后,我无法再如约奉上。你变成了她。

    首先,她予我青丝,然后,我准她远走。让她像群鸥,飞向她的群山。

    木偶下,是缠绵的一双手。

    在此之前,她是我的朋友。观念不同,拥抱差些理由。

    分开之后,我们彼此相守。但愿她,不会介意你的手。

    我遇见了艺术家,岁月如歌,生命如诗。

    诗像天上的鸟,飞过,不留一丝痕迹。

    诗人不争,诗人无需规则,所以诗人要散步。

    为了提升觉悟,我们跌跌撞撞地走了一路。

    看过背影才知道,原来我们这么地像啊。

    诗即行动,在纸笔之外提炼诗情的革命活动。

    放纵之后创作,创作之后冲动,冲动之后心痛。

    躺在婴儿床上,忘记了空气的存在。愤怒悲伤的时候,我写诗。

    穿上大大的鞋,仿佛又变回了小孩。马戏团是座荒诞的大剧场。

    笑啊,笑啊,将痛苦包藏。看啊,看啊,这精神力量。

    赤裸着接收拥趸,还没相遇就抱憾终身。

    醒来吧,相信沉睡好过清醒的诗人。

    两个巴掌换一个吻,四个人是一个人。

    徘徊在咖啡馆,忘却我的忧愁。

    被反射着前进,镜子里有我的追求。

    接过琴,摸过手,寻找惺惺相惜的温柔。

    知音不在智利,也许她会在巴黎的某个街头。

    微凉的海风静静地看着冲突爆发。我有诗人的心,我有博爱的情怀。

    父亲老了,压他一头真的快乐吗。拳打脚踢之后,是他告别的期待。

    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他是高喊着同性恋的大头鬼魅。拿着枪,他保护了母亲。

    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她是牢笼中歌唱着的纤纤抚慰。挽着手,她滋润了父亲。

    伸出双手,是阻挠不是拥抱。他的面具,镶在他的后脑。

    以吝啬,给予我世间一切,以漠视,教会我爱的真谛。

    在庸俗和荒唐之后,我原谅。

    光光的头皮上,闪着镰刀的锋芒。熟悉的皮囊,走马灯在岸上。

    天使献出翅膀,最后一段像在倒放。是远航还是迎接死亡。

    世界的哭声席卷,但依然有人在听。闭上眼睛,万籁无声的静。

     2 ) 两个问题

    1.分析电影中出现的部分意象与隐喻 蝴蝶:年老归来的亚历桑德罗对年轻的亚历桑德罗说,你可以从死亡中解脱,超脱与万物,超脱与自我,变成一只蝴蝶。这是年老亚历桑德罗的领悟——也许衰老本身就是“解脱”的一种变形。年轻时,他觉得自己终于如“一只蝴蝶”飞出了当时使他无法解脱的智利生活;年老时,他觉得自己终于如“一只蝴蝶”再次飞回到了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年轻时代。 Stella身上的毕加索风格彩绘:画家毕加索的鼎盛时期画了很多关于女友的肖像,这里代表了既是情人也是缪斯,她就是年轻诗人的性启蒙,是他的灵感来源。 母亲sara与初恋情人stella为同一人扮演:导演在自传电影中并不含蓄的表露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包括影片中在火里抢救出母亲的胸衣,与父亲厮打搏斗,都在说明这一点。 2.片中为何用诸如黑衣人递道具,移动布景板,歌剧,马戏,木偶戏,戏中戏来削弱其电影性。 一是导演风格如此,包括上一部影片《现实之舞》,在自传式的主时间线进行同时,导演习惯大量的进行诗意化的解构与重构。用反常规的方式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艺术。 二是意在告诉观众:这粗劣荒诞而蹩脚的正是真正的生活与现实,诗无尽头,荒诞的现实也无尽头。

     3 ) 初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诗无尽头》讲述了一个男孩生活在父亲执意他要放弃自己的诗歌理想去当一个医学家而母亲顺从父亲的情况下,如何反抗,如何找寻自我,如何克服一切追求自己的梦想。 1、首先想谈论帕拉这个人物尽管出场不多,但是作为亚历桑德罗最喜欢的诗人,帕拉的作用十分重要。刚开始,帕拉相当于一个启蒙老师。亚历桑德罗崇拜他,因为他的“蛇蝎女人”,亚历桑德罗找到了自己的性爱的启蒙,也找到了开始的诗歌的启蒙。后来亚历桑德罗渐渐发现自己的思想被同化了,被禁锢了。之后和他很少有联系了。最后当亚历桑德罗决心自己要一生奉献给诗歌的时候,却发现帕拉背叛,放弃了诗歌。如果将亚历桑德罗对诗歌追求的过程比喻成一个人的一生的话,那么这即是从儿童的启蒙到青春期的快速成长到成年的坚定。 2、接下来想说说面具的意象,小镇里所有人都带着面具,隐藏着自己最真正的本我。一开始的男同性恋里卡多、父亲杰米,甚至是男主亚历桑德罗,他们都有面具,不过是隐形的面具,而最后他们都选择摘掉了面具,去追求最真正的本我。里卡多对亚历桑德罗有深情的爱恋,但是不敢表达;杰米关爱着亚历桑德罗,但是作为一家之主和社会舆论,他不敢表达,不敢支持自己的儿子;亚历桑德罗追求诗歌,但是他却不敢违背父亲。在摘掉面具之后,他们都展现了最真实的本我,表达了最真切的愿望,里卡多和亚历桑德罗表白;杰米最后祝福亚历桑德罗去追求诗歌;亚历桑德罗选择反抗,向所有人表达自己是要追求诗歌的心愿。 3、在亚历桑德罗追求诗歌的成长过程中,他犯了很多错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要用自己儿时的童心来掩盖自己的本我,带上了小丑的妆容(即是面具),穿上了小丑的衣服,在演出时演滑稽。但是亚历桑德罗却无法掩饰自己的错误,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正的本我,他选择了向公众忏悔,告诉所有观众他不是个小丑,他是个诗人,最后得到了观众的崇敬;向恩里克忏悔,完成了自我救赎。并且坚信自己要将一生奉献给诗歌。 4、理想与现实的冲撞,父亲是现实,法西斯是现实,没钱是现实,小镇上的其他人是现实。而男主希望的是理想,是艺术。他在家庭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性爱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朋友与艺术之间选择了艺术。他完全将一生奉献给了诗歌给了艺术,并且他觉得值得。 5、众人皆醉我独醒。在影片中,酒吧是个很重要的地点,男主在酒吧中成长。刚开始在酒吧中,他遇见了那个启蒙诗人帕拉和那个红发女人。他开始了自己艺术的起点,这个阶段他与小镇上其他被困于现实的人相比是清醒的。之后他从gay bar里出来之后,他发现自己迷失了自我,又一次得到了领悟,选择和红发女子告别,选择在艺术上要有自己的形象,要有突破。最后他在酒吧里完成了自我救赎并且认清了现实,决心要将一生奉献给诗歌。 6、与过去告别,每一段时间过后,男主都会与过去告别。刚开始,他和他的家族告别,之后他和红发女子告别,之后他与那个过去的家告别,最后他与朋友告别。每一次告别他都得到了蜕变,得到了追求上的提升。 7、诗即行动。在亚历桑德罗与恩里克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与这个诗人志同道合,他们要走直线,要直行去追求最真实的真相和诗歌。他们还一起说出了“诗即行动”的话。但是当最后,法西斯进入城之后,亚历桑德罗上去阻止队伍并指责法西斯头领伊瓦涅斯。而恩里克没有同他一起而是将他拉到一边。亚历桑德罗是在坚持着“诗即行动”和“诗人要直行”,但是恩里克却没有了这样的觉悟。 8、荒诞不经的艺术家们。亚历桑德罗来到恩里克朋友的家里的时候,结交了很多艺术家朋友,从事着各种艺术创作,但是看起来是荒诞不经的,或许说更像是行为艺术和形式主义却与他们本身想表达的艺术不相干。当亚历桑德罗进行吟诵诗歌表演的时候,他的朋友们还是欣赏并支持他的。最后亚历桑德罗表达自己想要去巴黎拯救超现实主义诗歌的时候,他的朋友们开始阻止他。最后亚历桑德罗和朋友们分别的时候,他与朋友们被一道打开的大门分隔开来,也都说明了亚历桑德罗与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境界或是一个觉悟的人了。 9、亚历桑德罗的超脱。影片中总是提到了人生的意义,死亡、未来等等高深的哲学问题。每当亚历桑德罗迷茫的时候,未来的他总会给他提示。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特点,也许是亚历桑德罗自己看破的东西,但是从老年的亚历桑德罗,或者说是当时的导演自己口中说出就会有一种超脱超然的感觉。导演也许自己回顾往事的时候也已经看破看懂,便将自己加入到剧情之中,用自己之口,引导过去的自己。 这是初识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和浅析《诗无尽头》的想法。 在我看来,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或是其他文学艺术恰是一种作者自己的自传。荒诞不经、夸张、感悟、对人生的思考,这些都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也只有作者本人才能有最真切的感受,用最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自己的经历。也正是作者经历的疯狂,才决定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绝不可能是虚构的。在《诗无尽头》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小物件都是一种隐晦的表达。也只有作者经历过最真实的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感受用最精细精妙的剧本和编排表达出来。 观看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有一种提神醒脑的感觉,最好和一个有想法愿聆听的人一起观影,因为可能看到一半的时候你就已经觉得醍醐灌顶,无法自控地要将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这时,和其他人激烈的讨论,探索影片中最真挚的情感恰是一方良药。

     4 ) 化妆课

    同样平凡的场景

    却因为元素多而显得有趣

    一个赤身裸体的处女

    将用燃烧的蝴蝶为你照亮前路

    唱歌的母亲

    念诗的橘子皮

    负责递道具的黑衣人

    用象征与诗歌还有仪式

    来作为转折

    半只双手

    拥有健全的手

    可以拥抱你

    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行为主义诗人

    大脑是用来发问的

    心来给出答案

    用故事片的形式拍纪录片

    终于找到了不用旁白的《啊马克的》

     5 ) 《诗无尽头》

    就我能感到的,这部电影缺乏一些作为艺术品的关键要素——刻意铸就的逻辑性与有力的叙事,它作为艺术品是不够格的,它更像一个梦,而将梦栩栩如生呈现出并不就是艺术——但我喜爱它,是喜爱作为梦的它,而非作为艺术品的它。这似是相当适合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的一部电影——其中缤纷的色彩、庞繁却只作为梦景的人与物等等为何不作成动作变化等更完美流畅的动画而要举止不那么合乎“完美”的真人去演呢?不过也许这便是“超现实”与“梦幻”之别——还是要置于“现实”景象中、以“现实”为参照而利用、重组重构“现实”的元素而“超”之,而动画却是自始便立足于“梦幻”的。

    这是佐杜罗夫斯基自传电影的第二部,我似乎没什么必要说的。不得不承认它之中的许多情景设置与象征是十分随兴而粗糙的,随兴本是最无刻意的,可过多不加修葺的随兴产物置于艺术之中却显得十分刻意,而某种意义上艺术的技巧本就是通过高超微妙的刻意将那一层随兴看起来的刻意抹隐掉,使艺术整体重新呈示出自然——以刻意达到的(多少是表象的)自然。一往无前、过于无反省的浪漫主义会使心灵感到“尴尬”或被认作矫揉造作,即可如此解释——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所显露出的吧,或许也是导演自己更重视作品的表达性而不重视作品的观感、将“观众”仅置于第三位的结果吧。

    当我发现饰演母亲Sara与初恋Stella的竟是同一人(其实并非很易发现)时,当然也顿感哭笑不得——这当然是含蓄(并不含蓄)地表露恋母情景,“我”与Stella做爱(据两人的恋爱协议,似并非“做爱”?)后情景即切至父亲与母亲做爱、老屋被烧后“我”自废墟中拿出母亲的胸衣:“我的母亲,她一生藏在这件胸衣后,像只谦逊的天鹅,藏身于虚荣的鸭群中……”以及最末的与父亲和解前父子矛盾达到顶峰的码头搏斗,都展示着佐杜罗夫斯基欲展示的自己恨父恋母的俄狄浦斯情节——而《诗与尽头》的整个放逐与回归、抛弃与追寻并行不悖的故事不也似俄狄浦斯的故事么?亚历桑德罗的几次独白所问(问虚空、问自己)的不也正是那斯芬克斯之谜么?“赤裸的处女,将以燃烧的蝴蝶,照亮你的路”——这还是一句诗,而Stella向“我”自述仍是处女、等待山上降下的那个云云这段确实太奇怪了,不过——或许太过度的解释——联系到Stella与“我”母亲的联系,则此处似有将我与处女所生的圣子耶稣相拟的暗示?原谅我想得太多,不过对于诗人,自拟于耶稣、自觉为圣子实在是基本觉悟而已。那么与Stella的恋爱与交合便有上帝使圣母感孕的意味——“我”就是“我”的圣父、“我”的上帝,我在那里生出了我自己——“照亮”了自己作为诗人的“路”。

    电影中确实有许多自艺术性看并不必要的东西与显得浮夸的任性表达的情感,但细感细想,佐杜罗夫斯基先生倒确只是将这电影作为给自己的梦,只顾将飘脱于地表的梦淋淋漓漓地表达,哪里顾虑某个“艺术”评价体系的观感,想必他本人是十分陶醉的,又作一次自己青春的幻梦真是何乐不为。片中时常出现的并不很隐蔽的着黑衣黑面罩的人来拿取角色所放下的东西或为角色递去东西以表现得如那东西是漂浮来去之处也更任性明白地显露这不是回忆,不是叙事,而是梦——是梦!以及那些超凡脱俗但似并不很必要的裸露与性描述……处处是梦的元素,处处断续、疏离、任意——惟一的统一在于一切元素所指向的那虚无而实在的“我”……近末处的那游行队伍中红色自然大抵象征生命,而黑色骷髅服自然象征死亡,这是生与死之舞,而涂着恶魔面妆却穿着天使衣装与翅膀的“我”狂饮着自其间穿行而过……片末母亲唱着歌自码头踏步而来,四周是片中“我”所经遇的故人,个个被骷髅环抱俘获,也象征故人都已随“我”远行巴黎而走入死亡与遗忘……

    我暂忘记自己还要说些什么了,总之,虽对其任性亦感不满(作为观众都会多少感到被沉浸于自己青春幻梦中的导演所无视的感受吧),但它——在我如今的心境下——仍强烈摇撼着我,无论如何,亚历桑德罗是在真正的活着,那些艺术家们(那位ultrapianist!)是在真正的活着,而我,我也是诗人,我也像“我”那时一样年青,我也想、我也会而且立即就要去过那样的生活。我要和你一起去爱、去热烈地感受、去疯狂地沉思存在、去砸碎欲桎梏它者的一切——礼节、伦常、世故、关系……那些都是死的,可我们还活着。 ——2019.6.7夜毕

     6 ) 诗无尽头

    你去了法国之后再也没见过他,他死时,你没掉一滴眼泪。但在你的冷漠之下,你的心在说: 爸爸,正因为你什么都没有没给我,你给了我一切。因为你不爱我,你教会了我,爱是绝对的必需品。因为否定上帝,你教会了我去珍爱生命。我原谅你,杰米。 你给了他力量去,忍受这个世界,这个没有诗存在的世界。认清你的爸爸,摘掉他的面具,他不是一个表象。

     短评

    #BIFF# 自传三部曲之二,比「现实之舞」更自由:戏剧、剧场、马戏、木偶戏、音乐剧等元素加上超现实主义,呼应诗人的养成。阿多尼斯出镜,恩里克·林、尼卡诺·帕拉等诗人及其他先锋艺术家的影响清晰可见。很多台词赞:『闭嘴,诗人不要解释。』『我把魔鬼交给了灵魂。』

    4分钟前
    • btr
    • 力荐

    道理与疯话是两种情感,有情与无情是两套言语。

    9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力荐

    本届 HKIFF 看的最嗨的一部片,一部大麻片还很纯瞌完就嗨!诗境与现实交织,连现实都变的不再现实了,好喜欢!所有的外界真相都用最简约的形式投射到了这个并不现实的空间里,走进一家酒吧就能遇到灵魂缪斯,两人一起散着步就能遇到自杀死掉的表哥。融入诗人体内的现实之线。赞!

    14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所有道路都是我的路。

    19分钟前
    • 巫眠
    • 力荐

    帕梅拉·弗洛雷斯一人分饰两角满分!!传记片很容易拍得太实在,这部可以说是充满想象力了。说话像唱歌的母亲,少年舌吻特写,红发巨乳女诗人,走路永远直线的基友,姨妈满腿的侏儒情人,这些都让人难忘,但夸张的舞台剧形式背后又是一个很实在的主题,就是人不断挥别过去走进新生活。

    20分钟前
    • zitsunari
    • 力荐

    只看到最后半小时 但是太好了 太好了 热泪

    23分钟前
    • 力荐

    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他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魔幻舞台,有那么多澎湃的幻想,和鲜艳的色彩。拉美超现实主义的最后捍卫者,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让诗歌与电影跳一支激烈的舞然后死去。

    26分钟前
    • 鸡头井。
    • 推荐

    老佐继续带领着自己的儿孙逆时而上,扫清家族墓碑上的心之尘魂之憾,最终乘上船,驶向了我们的时代。想继续听其讲述在巴黎的成长心路,因为,老头儿没有给人一丝的过时之感,这种能够与时间洪流近乎完美的融为一体的创作能力,恰恰就是他在强调与追求的所谓看透死亡,便是永生。

    29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嘤嘤嘤 血压又下不来了

    30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亚历桑德罗是真朋克,撕碎一切。诗是行动,他的行动就是赤诚之诗。

    32分钟前
    • blueshadow
    • 力荐

    肆意汪洋的色彩,暗蓝如春光乍泄,猩红似瓜纳华托,耄耋之年不输蓬勃激情,在艺术中永生,在诗歌中驰骋。

    3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3.5 有趣的是和同一单元的智利电影《追捕聂鲁达》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结局却完全相反的风格,但文学性却远远没有前者来得深入,被荒诞的调子消解掉不少,导演亲自出现的段落更是让电影变的浅显。不过怎么样说,再做一次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梦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36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还行

    用无比花哨张扬的方式强调了“我是诗人”,仿佛无比浅显常见的家庭关系也可以无需计较。许多画面具有浓烈的美感,可能是今年HKIFF混剪短片里用上最多画面的一部吧。

    38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自传第二部。希望大神永远健康,把这个系列完成。Q&A环节,大神完全气功师气场,说什么场内都排山倒海,借机索签名成功。

    43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自传体第二部。马戏团/侏儒/小丑/丰乳肥臀的女人,多次验证,佐杜体内确实藏有一个费里尼的灵魂。红发丰腴女人与母亲均为同一人扮演=俄狄浦斯情结。年轻的佐杜与红发女人做爱,交叉剪辑至父亲与母亲做爱。片末与父亲的和解确实升华了整个影片的基调。//你将学会如何快乐的面对死亡。

    45分钟前
    • Cloud-D-Zoro
    • 推荐

    虽然被结尾感动了,我还是给S分析了半小时这电影为什么不好。一个创作者最糟糕的状态,就是自我感动的状态。一定要自我克制啊。有时候灵感是最容易的,赋予形式是难的。说到想象力,倒是有很多费里尼,伯格曼和Roy Andersson的影子。一个通过艺术自我治愈的例子,也治愈了那些类似经历的人。

    48分钟前
    • Zoe
    • 还行

    又被结局惊艳到了。论剧情冲突『诗』不如『现实之舞』出彩,但『诗』佐杜真正把显微镜放到了自己身上(上一部大部分是在父亲、母亲身上),结构了自己,消解了父权、母权与家。 不说了,佐杜下部片子我也要去众筹一发啊。

    53分钟前
    • 王斯王
    • 力荐

    癫狂且童稚的佐老玩了一把自己的“午夜系列”和“魔幻现实”。Not every one can divide the people can be called a poet。only love and hate can make it。the else just making a fuss。只有爱和恨能成就一位诗人,其他的都只是无病呻吟。

    5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已经是一部比较克制的佐杜了。但我还是那句话:我爱佐杜和他全家,我爱他们一万年。@London ICA preview

    1小时前
    • Virgil
    • 力荐

    诗也有很多种啊。这样高度个人化的lexicon表达出来的才最是诗。伴随开头音乐响起道具组的一众同仁开始狂欢熟悉的佐杜罗夫斯基悄然登场。好像久违的重聚。一直看到片尾字幕出现我自己的名字。年度观影感动。

    1小时前
    • 好样的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