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破碎的拥抱

    破碎的拥抱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西班牙2009

    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路易斯·奥马,布兰卡·波蒂略,何塞·路易斯·戈麦斯,鲁本·奥查迪亚诺,塔马·诺瓦斯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1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2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3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4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5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6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16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17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18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19破碎的拥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马提奥?布兰科(Lluís Homar 饰)曾是一名风光无限的电影导演,在遭遇车祸失明后,他改名哈瑞?凯恩,以编剧的身份过着平静的生活。2008年的一天,名叫雷(Rubén Ochandiano 饰)的青年拜访哈瑞,雷对一部电影的设想再次开启哈瑞关闭已久的记忆大门。   1994年,马提奥正在筹拍新片,美丽女孩莱娜(佩内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饰)在试镜中脱颖而出。莱娜是某公司老板欧内斯特?马特尔(José Luis Gómez 饰)的女秘书,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为了给罹患癌症的父亲治病,莱娜委身欧内斯特,成为他的情妇。欧内斯特经不住莱娜的请求,同意投资并让她出演马提奥的新片。拍摄过程中,莱娜和马提奥擦出爱情的火花,而这一切也很快为敏感的欧内斯特所获知。爱恨情仇自此纠缠不清……

     长篇影评

     1 ) 破碎的不是拥抱,是期待

    前几天才看阿尔莫多瓦今年的片子《破碎的拥抱》,说老实话没有预期的好,甚至有点儿失望。

      对我来说,片中唯一的惊喜便是,club里面,一个男孩说,嗨哥们儿,某某某的音乐真牛,我刚刚在电驴上下了!娃哈哈!!!

      著名的世界级大导演,也给了电驴一句台词,不知是不是在证明自己还没老呢?

      此外片中还用了Cat power,Uffie,Vitamin C这样的小另类团音乐,算是整部电影中最年轻的一笔吧。

      剧情还是阿莫式的,围绕在几个人之间,他们的关系如同拼图,在影片特有的节奏中被有序地排列到一起,故事逐渐现形,其中的恩怨情仇也娓娓道出。

      《破碎的拥抱》和《不良教育》很相像,都是从回忆开始,逐渐深入,牵出了一大串。

      但是:

      1.后者有阿莫的亲身经历做背景,有血有肉,看得我哭了一地,喜欢到不行。而前者在情节上相对薄弱,不过是两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老套且略显俗气。

      2.在情结设置上,后者也很完美,几乎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没有多余的线索。

      3.后者的表演让人心碎,Gael对男同志微妙的刻画让人失眠,老牧师对灵肉的渴望实在揪心......而前者主要看的还是佩内洛普,她动起来的时候美得让人迷糊。

      4.在美术、音乐、服装等细节的把握上后者很适度,比如说Gael跃入泳池时穿的内裤,一切为剧情服务,而且服务周到。可前者虽然给了佩内洛普许多美妙的造型,但似乎和情节没有决定性的关系,像她那个戴梦露假发的造型,非常迷人,可惜像是硬插进去的,和前后文都没什么照应。



      一个美女,因为要用钱给爸爸治病,委身于大款小老头。一个导演,因为选演员的机会,认识并爱上了这位美女,并且邀她主演自己的影片。拍摄的过程中,美女和导演有了感情,激起了小老头的嫉妒,于是逼得一对恋人出走,最后导致悲剧......车祸中,美女失去,导演失明。

      小老头和前妻的孩子是个娘娘腔,而且不受欢迎的男孩,他在拍摄的过程中一直用摄影机记录着一切。

      多年后,导演成了一位著名的盲人编剧,而当年的娘娘腔也长大成人,跑去当年的导演那里要他写剧本,于是回忆被勾起......

      导演的合作伙伴是个能干的女制片人,和他有过一段恋情,生了一个儿子,却一直都说是别人的孩子。这母子俩一直和导演关系密切,母亲是当年的见证者,儿子则是后来的追溯者。

      所以故事基本上就是围绕着美女、导演、小老头、娘娘腔、女制片人母子这6人展开。

      但我个人有一些质疑:

      1.娘娘腔的设置有什么必要性?似乎没有,他也可以是一个正常人,只不过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内心有些扭曲。如果做了这样的设置,至少给出一些色彩吧!然而在片中,此人年少的时候十分猥琐,满脸青春痘,像个跟屁虫。但长大之后头发油亮,眼神邪锐,这转变也没交代个具体原因,有些突兀。难道只是为了让此人在开场的时候看起来不怀好意,制造悬念?

      2.那场车祸有些没弄明白,难道就只是完完全全的意外?这样的话,编剧也真有点儿敷衍了事。

      3.当年的一段往事,由女制片人讲出,那场戏在一家小酒馆里拍的,女制片人一杯Gin之后就把当年的事儿完完全全叨完了。整个叙事就指着女制片人了,我看她叨得真辛苦!她儿子和那导演听得也尴尬,没有戏点去演。大导演就这么处理了一段戏,难道是太相信演员的魅力了?

      4.女制片人的儿子业余在一个club里面做DJ,但那个地方我看第一眼还以为是个办公室呢,大木头桌子,也没什么人,气氛有点儿奇怪。另外为什么要设置这个孩子被动磕药被送进了医院呢?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必要,难道是因为片子不涉毒就不酷吗?

      5.美女也不傻,也知道小老头很拧巴,为什么不找个好点儿的机会溜呢?非得正面冲突,搞得腿都断了。而那小老头既然已经知道美女和导演有感情,怎么可能给他们机会私奔呢?要不就坏人做到底,死活不让美女去拍戏,关家里暴力得了。要不就找私人侦探什么的天天跟着,一有状况就出动。

      还有一些地方,一时记不起来了。

      本来只想说两句的,不知怎么的也就写多了,也许是我对《不良教育》太有感情了吧!

      好了,打住。

      我想说,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段是小老头看片,他每天都把自己儿子拍的东西放大屏幕上看,由于没有录音,他配了一个唇语专家,戒毒美女和导演说的每一句话。对一个人的迷恋,总能导致理性的滥用或者瓦解。片中导演用旁白的形式,特别直白地说,从未见过一个男人(小老头)如此迷恋一个女人(美女)。然而在《不良教育》中,我深深记得年老的牧师,看年轻的弟弟做俯卧撑的那场戏,那种迷恋到痛的眼神,说明了一切......

     

     2 ) 《破碎的拥抱》—阿莫多瓦的情爱回归

    这是一部奇特的电影,包罗万象,像书像画像梦境。是部由注脚撑面、正文被忽视的回归影片,试图逾越一种鸿沟,从结构主义的符号框里找到一条纽带,捆住多元化、不受控的现实,传达能够相互妥协的和谐之音。这或许也是阿莫大叔的个人主张,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思想遭遇结构主义的纯粹逻辑方式,并不一定要针尖对麦芒。影像可依附于文学的各类法则,画面的形式美法则亦可指导文学。极端藐视与否定的心理依托的本源是自以为是的权威与主流,那却不是评判对与错的标准,一定要相克而否认相生,那对艺术而言只能意味着灾难。

     影片《破碎的拥抱》,作为阿莫大叔个人风格化影片的又一代表,只冠以“同样优秀”或“大不如前”,有些轻视了。

     他用物体的局部“红”寓意生命,用“眼”钳制灵魂,用“语言”象征潘多拉宝盒的钥匙,托物言志的手法依然被延用,这把剥剪生活的刀子,其实很锋利。但你观看此片时,在通往生活内核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却是一如既往的阿莫多瓦式西班牙风情,色彩绚丽,故事情节丰富离奇。毫无渲染影片在企图“越轨”,寻找新生的沉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功力。而他对片中导演回归“盲人编剧”这一特定人物的设置所表现的深度,应该是对自身认识体系的一次大检阅,一次有所保留的自我评估。

     喜欢这部影片,更多的情感来自严谨复杂的叙事结构上。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戏中戏,画中画,从那女郎眼球中的报纸开始,暗角里的镜头就住进了我的脑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可成为延展故事的线索,同时,每个人的视野又都可看做一张荧屏。倒叙、插叙、补叙,只要有助于记叙,就可作为故事的推动力加以运用。大厦里富丽堂皇的环形楼梯,海岛上被自然的海风、沙石亲吻过的石阶,街道天桥上留下不同脚印的石梯,总有向上或向下的梯子进入画面,让人无法忽视。欧内斯特先生站在楼梯口,从莱娜身后疾速推搡,导致她滚下楼梯的画面,太有意义了。人性的真实写照,充满了喜剧效果,却营造了悲剧气氛。茱迪斯从海岛小店出来,到海滩上唤马修新名字“哈里”的那幕,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点睛之笔。两人的一呼一应,简单生动,却把所有复杂的感情都推给了观影的我,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阿莫多瓦赋予马修新生的意义。生命实在是太美妙了!可是,再纵观全故事,你会发现一个真理。创造生命不是你的事,而之后的生命之路却要靠你自己走。

     要讲述整个故事,就要从2008年回到92年,从莱娜的父亲得癌症去世说起。那时身为秘书的莱娜因为某种欲望,一直与自己的老板欧内斯特先生关系暧昧。虽然最终因欧内斯特先生的雪中送炭,使得两人确立了情侣关系,但这只能看做是一场交易,莱娜在遇到马修时,证明了这一切。可以肯定的是,莱娜未成功摆脱旧爱,也未得到平安幸福。在这部剧里依然是由两位女性人物充当了牺牲品。莱娜为了欲望妥协,为了爱情私奔,最后又用生命祭奠爱情;而茱迪斯,被人误解性取向的单身母亲,结果成了被嫉妒操纵的可怜女人,直到最后才得以解脱。

      至于本片男主人公马修,由一个身体健康的电影导演转变成双目失明的剧作家“哈里”,这期间遭遇的一切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故事内容。关于他的性格特征,就用一个词来修饰比较好,不负责任。迪亚哥是他的私生子,观众都了解了真相,对哈里却依然是个秘密,这足以看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莱娜死后,哈里采用了逃避的生活态度,这在他创作的剧本及言谈举止中表露无疑,我想这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而本片实际上想要讲述的故事,想想也不过是一场不得圆满的、迟到的爱情悲剧;一个男人心中永远无法忘记的女人;一个死去的人,在一群活着的人的记忆里留下的生命。但经过阿莫大叔的魔幻导演,故事被塞进了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几段形色各异的情爱镜头,我个人欣赏含蓄的风格,沙发椅背上的脚丫,白床单里的你侬我侬,这样的表现力度毫不弱,并不亚于白花花的肉搏,就某种意境而言,有时隐藏画面的“意淫”也能很好地表现情色。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用情色调剂电影,有时显得多余。但这是阿莫多瓦的风格,能怎么说。

     不管怎样,阿莫大叔想要告诉大家的可能是这样一种状态,他的精力与创造力不会枯竭。

     像开场前那段,哈里在黑暗世界里攀登情爱高峰,真是无比张扬的自我炫耀方式。也无从挑剔,阿莫大叔的影片一贯如此,生命的活力赤裸地发泄出来,人与人的关系弯弯道道地缠绕在一起。

     而结束时,虽有席地打坐的顿悟,却没有立地成佛的夸张感,这也是超脱,也算再生。哈里重拾身份,坐在2008的时空站上,以常人更释然的态度重新剪辑94年拍摄的有关莱娜的最后一部电影,那或许就是一种摒弃固有思维的再创力。同时也传达了另一声音,人生之所以完美,是因为我们的人生就如残碎的照片般不完整。残缺是一种美,或许破碎的拥抱也是一种永恒。有句话说得好,“喜剧来源于痛苦的回忆。”

     3 ) 破碎的拥抱

    破碎的拥抱其实改名为破碎的拥吻,因为毕竟lena死前的拥吻是她与导演最后的别离。剧情很简单,从失明但却浪荡的导演可见这个男人的魅力,而这个有魅力的男人瞎了,自然有着以前的故事,又因为故人到访,于是14年前的故事穿插着讲述当年的爱恨情仇。而大仇家身故后,这个故事再度被翻开,掀起涟漪。

    导演的当年是受人景仰的,而lena则是靠着当金融家的小三而上了位,金融家为了满足lena而投资了电影 ,但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lena爱上了导演,从此黑白两道追杀,两个人终究不能惹心自己的电影作品被金融家糟蹋,而不顾lena的劝阻,导演踏上了归路,而恰恰也把lena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从此导演遗憾余生,身边不乏有最贴心的制片人,但始终只是家人,而不是情感依托。在金融家死后,金融家的Gay儿子告知了当年的秘密,导演怀念lena,重新剪辑并上映了电影。一代人的夙愿和恩怨落地,故事尾声。其实很简单的一个故事,但是在阿莫多瓦极鲜艳的色彩中突显而出,成为观感颇为顺畅的一部。

    PS:不同的人对素材的剪辑,造就的就是不同的内容。片中片剪辑后是好看了许多,味道也有了。

     4 ) 追忆似水年华

    如果我再见你,多年以后。我如何贺你,以沉默的眼泪?
    --拜伦

    很早以前看国外的一部关于梵高的纪录片,片子里自然而然的拍摄了他生前所居住的九平米的房间。收拾的很干净,白色的墙壁想必是后来粉刷的,但时至今日看起来仍然难免显得孤单。想起今年有幸因为巡回展览看到了毕加索的真迹,但梵高的画作还是可遇不可求的只在画册上看到过。甚至他的那幅《向日葵》,虽然喜欢,鉴赏起来也是百般不得要领。直到有天看北岛的书,他提到这幅画说,梵高是用最绚烂的色彩,描写行将就木的向日葵。心下轰然一声,才仿佛明白了其中那种不可言喻的感伤。

    而阿莫多瓦带给我的感觉也是一样。

    在他之后,不会再有任何一个导演把热爱女人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阿莫多瓦电影里的女人不同于李安电影里的进退两难,在世俗和父权的双重压力之下逐渐瓦解掉最初的抗争和梦想。也不同于伍迪艾伦电影里美女与野兽的混合体,咄咄逼人下的满目柔情,掩盖不住根深蒂固的悲观主义。阿莫多瓦镜头下的女人生来就是被歌颂的,她们的爱能够逾越困难,创造奇迹,她们是“爱”这个名词的终极解释,她们就是意义。

    包括这一部【破碎的拥抱】。

    或许戏中戏的表现方式已经不新鲜了,交叉蒙太奇也已经在各种电影作品中被频繁运用。从剧情上来看,富商情妇偷情的故事,也早已是让人提不起半点兴趣的旧谈资。从表面上来看,或许这只能是一部归于平庸的电影。不论西班牙的风景多迷人,背景音乐多哀婉,也不能救这部电影于水火,让它成为一部佳作。但阿莫多瓦偏偏就在最后的半个小时里创造了奇迹,在我一再以为电影就要结束的时候延续剧情,直到最后一幕起,我几乎红了眼眶。才明白了他其中的用意。

    原来这才是一个男人在回忆一个女人的时候最迷人的地方。

    已经失明的电影导演在时隔十四年之后,终于找了他当年拍摄电影样片的副本。里面他深爱的女主角已经在当年的车祸中死去。电影也已经因为富商的报复被剪得面目全非。他看不见了,只认得她的声音。在他完成最后剪辑的那一刻,电影【女人与手提箱】里的情人栩栩如生的表演,往如昨日。她俏皮的对话,玲珑的身姿,还有不知道时光匆匆即将就会将她带到末日的天真。全部混合在一起,变成一幕重逢。而此刻坐在屏幕前的,俨然已经是一个老人。

    这怎么不让人难过。

    生命是这样短又这样迅即,佩内洛普饰演的女演员在车内临死前的那一吻,让世界最后一刻的样子定格成情人的摸样。她不顾一切的爱像穷途末路的战士一样坚韧。谁也不知道远处正有一辆车疾驰而来,十字路口红灯闪烁。电影缓慢的剪辑在这里才显现出异常的魅力。

    波澜不惊的画面,仿佛是一幅被海水冲洗过的油画,兀自凸显出那种消失殆尽的美。一切都将消亡,但曾经有两个人站得那么近,在孤孤单单异乡的沙滩上,于须臾之中寻找永恒。也许在那个时候就注定了,这就是阿莫多瓦要带领我们去追忆的似水年华。

     5 ) 缝不合的记忆碎片

    缝不合的记忆碎片

    李泊岩

    刊于2009年10月8日《假日100》



      影片自始确立了“回忆”的主题,也就是片名所谓的“破碎”。正是这些碎片串连起整个电影。

      梅特洛•布兰克是一个盲人作家,之前曾是一个赫赫有名导演。在一次车祸之后,他放弃了导演生涯,并且改名为哈里•克莱因。不久之后,他担任导演的影片《女孩和提箱》的制作人欧内斯特•马特尔死亡的消息见诸报端。布兰克没有把这当一回事,不久,一个自称是马特尔的儿子的人来到布兰克的家里,他要求布兰克为他死去的父亲写一个剧本。电影画面一转,进入了真正的故事,时间回到了1992年,当时马特尔正和一个叫做莲娜的女演员打得火热,莲娜为了给年迈的父亲治病,对马特尔很是依赖。两年之后,他安排莲娜在一部影片《女孩和提箱》中做了主演。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布兰克爱上了莲娜。马特尔觉得不对劲,叫自己的孩子以拍摄纪录片为幌子去监视布兰克和莲娜的私生活。“纪录片”所记录到的内容都是布兰克和莲娜在背后嘲笑马特尔,并发现来两人合伙骗他投资电影的内幕,他一边看着“纪录片”一边觉得自己的生活被毁了。可是所有对他怜悯和同情都被消解在了“纪录片”中。《破碎拥抱》中导演在回忆的部分衍生出一个电影和一部纪录片,当然它们没有真正存在过,但其用意,自然是戏中戏,回忆之中的回忆的倒影。

      有的电影,看一遍的确看不出它的好,因为暗藏的意思总是不能一下子浮出水面来,周遭的朋友看过《破碎拥抱》的,无不感言“老莫退步了”。退步的意思是,没有之前那些电影语出惊人的气势了。

      气势确实差了些,《捆着我,绑着我》、《情迷高跟鞋》、《对她说》等等,早已被影迷谈烂了,那些离奇的情节我虽然没法在这里一一道来,但想必稍稍看过几部阿莫多瓦电影的朋友也都会喜欢,也都知道了那种气势。喜欢的原因,其实正是在于他电影中故事的离奇。然而,《破碎拥抱》并不离奇。假若你看的第一部阿莫多瓦的电影就是《破碎拥抱》的话,你不会喜欢他。故事平庸,说白了讲的是影视圈所谓“黑幕”的一部分。一言概括,就是导演和演员相爱,演员又骗取富翁男朋友资金的事情。这样的故事自然不会离奇,反而老莫可以表达些别的东西。

      我曾经着迷阿莫多瓦的电影,惊叹他塑造人物性格的多面化,尤其是影片中的那些女人。在《破碎拥抱》中,莲娜一方面为了给年迈的父亲治病离不开富有的男友,另一方面她遵从内心爱上了导演。细细品味,阿莫多瓦的这部电影依然很耐看,尤其是人物内心世界在影片贯穿起来的碎片中,一一透见。比如,影片中还出现了布兰克的太太,在布兰克失明的之后,这位太太呈现出强势的角色;在回忆中,布兰克在如日中天的壮年时期,他的太太处于弱势角色,以很没有地位的样子出现。说到此,可见阿莫多瓦的用意并非要用故事打动人了,而是在寻求一种更为深奥的叙述方式,其实这有点像《乡村牧师日记》的用意,现实与回忆并续,内心渐渐暴露。我想,这就是他所谓“破碎”的意思吧。

     6 ) 迄今为止我看过的Almodovar最差的片子

    迄今为止我看过的Almodovar最差的片子。
    很想打个两星。

    虽然我充分理解:
    当一个讲故事的人,
    把他心底最沉重最纠结的东西,可能是同一个母题或几个母题,
    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翻来覆去地说上七八遍后,
    他再讲的东西,往往只是那个东西的余料,和延展。

    等他把最次级的余料讲完后,又再做的努力,
    就常只是徒劳的努力而已,
    通常,这样的作品价值,也就只能体现在形式和结构的完善上。
    艺术形式也许更加成熟,但思想却像撕裂的空洞,
    思想凝聚起来的故事内容,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流于平淡。

    但对那个讲故事的人,其实生命已经没什么遗憾了。
    从这个角度说,Almo早已能说没什么遗憾了。

    另外,我想,他讲这个故事,
    也许还对自己过去的某部电影,心里曾感到有所缺憾
    有意难平,才有构思的某个原点。

     7 ) 男性视角的女性电影:《破碎的拥抱》

    推荐理由:阿莫多瓦的第十七部影片,虽然不够惊艳,但依然精彩。
    片名:《破碎的拥抱》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布兰卡•波蒂洛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9年5月
    读家:白小顶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虽然是男性的视角,但是说的还是女人的故事,依然是女性主义电影

    初看到这部戏,熟悉阿莫多瓦作品的人马上会想起他的《不良教育》,同样是现实和过去交织,同样是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同样是由回忆推动情节。与前者关注边缘人群不同,除了双目失明的前导演,这一回所有的角色身份都很正常,少了几许冲突和对峙。
    没有了《对她说》娓娓道来的暧昧情愫,也没有《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绚丽缤纷的色调,更没有《回归》中把家庭女性成员间错综关系和情仇发挥到了极致,用“情妇的情人”足以概括剧情,——这是一个关于爱、背叛和欲望的故事。
    熟悉的主题,老套的内容,重复的方式,唯一的变化男人地位的提高,甚至取代女人成为了事情的叙述者,尽管视角有变化,但是运用的方式和元素都是阿莫西瓦最擅长的,表现的也是女性的自我身份论证,所以很难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于是,很多人只看到了一个冗长,纠结,乏味的多角恋故事,其实这并不是全部。
    电影采取了戏中戏的形式表现,已经改名为哈里•肯,成为作家的马蒂奥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昔日拍摄电影时发生的一段令人惆怅的情伤。不仅有导演和女演员丽娜为爱出走的回忆片段,还有关于那部《女孩和手提箱》作品的拍摄和表演,更有负责监视女演员的富商儿子镜头中的影像,从电影的选角,到拍摄过程,到恶意剪辑,到失败首映,到重新恢复,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的向我们解析这段“一部电影是如何炼成的”。
    抛开主角之间的恩怨情仇,影片用现场记录,导演回忆、事后交待等多种手法交织了一个在经纪人、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一部作品的成败往往是众多因素共同的结果,可以说在众多貌合神离、纷纷扰扰情感的背后,更是对整个电影产业规则的揭露,这比起阿莫多瓦以往只局限于人物个体感受的作品,无形中增容了不少,所以,亲自参与编剧的阿莫多瓦称这部非典型女性作品是“写给电影的情书”。
    色彩和情色一直是阿莫多瓦作品中典型的标志。《破碎的拥抱》中没有那么多艳俗明媚的颜色,而情色镜头却依然存在,对于阿莫多瓦而言,这些镜头本来就可以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与其欲盖弥彰,不然坦坦荡荡来的直接。
    电影没有选择在那个煽情而动人的拥抱时结束,最后十分钟展示马蒂奥重新剪辑后《女孩和手提箱》的片段,这是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这个幽默,讽刺充满了黑色喜感的故事,竟是阿莫多瓦向自己作品《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致敬的,——用一种荒诞的方式为自己总结,向经典的时代致敬,只有阿莫多瓦敢用他用这样的方式向电影示爱,可以说,《破碎的拥抱》是融入阿莫多瓦个人情感最多的一部电影,与其说是写给电影的情书,不是说是阿莫多瓦写给自己的情书。尽管难有惊艳,但是依旧保持精彩,而阿莫西瓦对电影的感情更是无法让人忽视。
    相信影片之所以叫“破碎的拥抱”,正是因为作家的碎片式的回忆串起了整个故事,也象征着他和女演员那虽然美好却无情破碎的爱情,——身份或许更改,回忆只有片段,爱人可以红消香损,而影像已然超越了情感,得以长存。


    阿莫多瓦获奖作品回顾:
      1988年,《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编剧奖,获欧洲电影节最佳青年电影奖;
      1991年,《高跟鞋》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
      1999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002年,《对她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片、最佳编剧奖,欧洲电影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奖;
    2006年,《回归》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美国全国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短评

    虐恋故事,疯狂的爱,看和被看,看的权力,戏中戏(是对[精神濒于崩溃的女人]的自我戏仿),电影的自我指涉,叙事权的争夺。老头简直是弗朗哥的化身——由此影片也是解严之后西班牙的社会寓言。另外,这当然不是黑色电影。

    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这最后一吻,让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印象,就是你嘴里的味道” 阿莫多瓦带有古典美的镜头语言,总能让故事在舒缓的音乐和灵动的画面里流光溢彩。

    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佩妮姐的乳房还是那么好看。

    1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完全不记得内容了

    13分钟前
    • 小偷
    • 还行

    特别想知道上面一首歌,就是马提奥和莱娜在美国的那段音乐。

    18分钟前
    • 推荐

    这中文字幕翻译,POLO都变成了柱子,人家父亲还活着,字幕就给弄成死亡了,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再等等好版本吧。

    23分钟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推荐

    “我想听听让娜莫罗的声音”,这句话真感人

    26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偷情,报复。佩内洛普克鲁兹实在是美丽不可方物的西班牙国宝。P.S.只可惜翻译实在差得上天入地,甚至连人称都总分不清楚。P.P.S 我的耳朵还是很灵啊,那段音乐,果然是cat power ,哈

    30分钟前
    • Miss Lucky
    • 推荐

    莫多瓦的水准之作,比较偏重故事的悬疑,负罪、内疚等人性方面的东西反而感受的少

    3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前面精彩到可以持续看,后面有些情节剧,但结尾很精彩。全片制作精良,摄影太美丽,Cruz也那么漂亮,还有裸体小人和大师,所以加到五星好了。

    35分钟前
    • 庄常飞
    • 力荐

    太爱阿莫多瓦这种层层拨开保持悬念的讲故事方式了,它总是揪着你的心,感觉特神秘、特深情。色彩与节奏让人舒服极了,每一帧每一场戏都是艺术品,看的时候就一直在感叹,这导演就是当世仅存的超一流导演之一。戏中戏致敬自己《崩溃边缘的女人》,看得我差点泪目。佩内洛普克鲁兹真是阿莫多瓦的缪斯女神,银幕上闪闪发光,长成这样还会演戏,明星啊。

    38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自由自在的抓马迷影对应了最后剪辑权的争夺,那些明显不解的设计就都不重要了,因为这是电影好看就成,定格在影像里的克鲁兹才能留住。错过几次放映,像买过多年的美酒终于给喝了,要不当年谁认识哈里凯恩。只和阿莫多瓦合作过一次的墨西哥第二摄影大神普列托的片都喜欢还是09年就五星了,资料馆胶片。

    41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只为了结尾那一句话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这次对阿莫多瓦有些失望,首先剧情就毫无过去电影中那种个性与别致,情感上也显得太常规化的俗套了。

    43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1,说融入好莱坞黑色电影元素,应该是指回忆那一段中的一些取景构图、摄像机位及剪辑方式。特别是从楼上离家,摔下楼梯到进医院那一段。整个色调也有变化。2,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挺,特别是在戏中戏中戏仿那段从楼梯推下的情节。3,回忆+戏中戏,阿莫多瓦的叙事能力确实强4,色彩的运用,红色

    45分钟前
    • 点点
    • 推荐

    带着爱人的吻离世,整个人生以爱人嘴里的味道作为结束,多么的浪漫。破碎的拥抱、破碎的故事。

    47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好像就是从这部开始吧,阿莫多瓦变得奇情大于真情。画面中热烈的颜色还在,佩内洛普克鲁兹也美艳不可方物,可是人物之间已经没了该有的情感,连音乐都不照着以前那样走心了。总体就像是他急着要把故事讲完似的。

    4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不可能因为是阿莫多瓦的电影我就能觉得它不无聊。这个叙事也真的太闷了并且还讲了一个这么闷的故事。

    53分钟前
    • 邈邈
    • 较差

    倒是很想把戏中戏看完

    55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虽然不是阿莫多瓦的粉,不过还是被吸引住了

    5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