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20

    主演:希拉·马达德 

    导演:道格·舒尔茨,Isabel Castro,Arianna Lapenne,Ryan McGarry,Danni Mynard 

    排序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 更新至03集

      爱丽丝与杰克第一季

    • 全8集

      群星第一季

    • 全8集

      光环第二季

    • 更新至07集

      鳕鱼角第三季

    • 更新至10集

      百变王牌第一季

    • 已完结

      死亡医师第一季

    • 全10集

      鬼入侵第一季

    • 完结

      弗兰肯斯坦传奇第一季

     剧照

    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1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2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3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4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5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6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16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17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18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19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跟随这部系列纪录片认识那些奋战在抗击流感第一线的英雄们,了解他们为阻止下一场全球疫情的爆发所做出的努力。

     长篇影评

     1 ) 挺特别的纪录片

    Netflix的纪录片Pandemic, 一共六集终于补完。和之前CNN拍的那部纪录片不一样,这部更personal, 聚焦在世界各地五六个为流行病做出贡献的医生, 团队, 志愿者, 研究人员和他们的私人家庭生活。有不少讲到信仰如何方方面面渗透到从医人员的价值观和生活。片子有点闷,但属于渐入佳境型,尤其推荐Ep3-6, 强推一下。终于把和流行病/病毒/瘟疫有关能找到资源的纪录片都补完了。

     2 ) 《流行病》带你了解武汉新型冠状病毒

    武汉新型肺炎来势凶猛,最新科普纪录片《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非常及时,强烈推荐:

    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一切,现在和未来都是历史的延续和投射,了解历史就能洞悉当下和未来。

    人来到这个世界,哲学上叫“抛掷”——

    为什么来,生命有何意义?

    答案五花八门,这个尼采都没整明白的高深问题,我们凡夫俗子就不要浪费脑细胞了,用古人的话来说,既来之,则安之。

    反正,每个人都有三样事情无可避免:死亡、纳税、流行病。

    14世纪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9世纪的霍乱致死数千万人,霍乱被描绘成死神的形象:

    20世纪初臭名昭著的“西班牙流感”肆虐全球,感染了6亿人,导致5000万人死亡。当时全球人口才12亿,也就是说,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感染了“西班牙流感”。

    美军堪萨斯州的野战医院住满了“西班牙流感”的患者:

    全球平均每年都会增加5种新型病毒——

    面对包括武汉新型肺炎在内的流行病,不必害怕,怕也没用,如《流行病》揭示的一样:

    正确认识流行病(传染病),是战而胜之的基础。

    《流行病》片头回顾西班牙流感,仅在美国,西班牙流感就夺去了50万人的生命:

    动物带来的全新病毒威胁着人类社会:

    全球各地的科学精英都在试图研制一种能够对抗所有新型病毒的通用疫苗,虽然进展缓慢,但这一领域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追踪流感病毒的科学家发现,近年来很多恐怖的病毒都喝蝙蝠有关:

    居然有“美食家”网友发布吃蝙蝠的图片,看着都渗人,怎么吃得下去,真的好无语:

    要知道,蝙蝠是新型病毒的集大成者:

    人类是万物之灵,火箭才能上天,但科学、理性都有其边界,并非无所不能。

    《流行病》就像及时雨,去除瘟疫的迷雾,最终切断病毒感染人类的路径。

     3 ) 生态论视角的疫情

    从传统的人类中心论看,微生物传播作为一种“自然进程”干扰了人类的“社会进程”,导致2020年一整年成为一个历史节点,无数人的命运改写。 而从自然历史观来看,人类社会本身属于自然界,微生物天然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两者不是平行时空的两种存在,不可能截然分开,只能统一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生态的视角,只有不同生态存在的区别,两种生态系统会融合与转化,从而造成一些人类文明(社会)的困扰。 从生态论来看,人类整体作为一个地球生态的存在,微生物本身就是文明的存在要素,是一个融入于文明构成“基因”的要素 ,从远古社会开始,人类文明本身就存在微生物的影响,这一生态存在参与人类文明成长的全过程,所谓的“大流行”是城市化之后的全新叙事,微生物流淌在人类文明的“血液”之中。 从个人来看,微生物也全程参与个人成长全过程,人生本质就是一个微生态的存在,在不断的与周围的环境生态进行融合,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困扰。

    以往从认识论和实践论来看的“主体”与“客体”,本质就是一个整体的“人”与整体的“客体”,新的生态论视角告诉我们,主体本身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体可以粗糙的分为“精神”“体质”“寄生物”“客体入侵物”,这些都是主体的生态结构,生态本身意味着相互融合与转化,当然每一种框架都可以无限细分。

    从生态论来看,微生物内在于“主体”、内在于“文明”,而丝毫不是什么“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敌人”,从而所谓“主客二分”的思维方法也就不攻自破。

    而至于所谓的“影响”“后果”,都是生态融合之后的事情,从而印证了人类还处在一个野蛮的动物时代,虽然那么多的科技、组织、文化成果已经成为历史经验,但是我们依然在生态之中,人类整体还没有从地球生态脱离出去,没有构成彻底的人化生态环境,至于少部分人已经做到这一点,那么可能他们已经不属于“整体的人”。

    当然,打破“唯科技主义”“疫苗帝国主义”,可以看到,单一的/成组织的科技成果并不能改变世界,人类社会内部自有一套“生态”。

     4 ) 唯一能对抗阻力的,只有合力

    本片概览

    小时候有个脑筋急转弯式的冷笑话给我印象很深——

    A:流行的都是大众喜欢的,比如流行音乐、流行的书刊、电影。

    B:那可不一定!

    A:那你说说看为什么?

    B:比如流行病。

    虽然有点尬,但这个冷笑话让“流行病”这个词给我幼小的心灵不小的冲击。

    看到Netflix最新推出了一部科学纪录片,名为《流行病:如何抗击传染病爆发》(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又唤起了我对这个冷笑话的不那么好笑的记忆。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对“流行病”这个词一知半解,更没有像如今这样成为每个中国人身边的现实。

    你可以通过这部系列纪录片认识那些奋战在抗击传染病第一线的英雄们,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虽然从事着不同的职责,但是做着相同的努力——他们正在为阻止下一场全球疫情的爆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何说起

    这部纪录片一共分为6集,这6集的标题分别是:

    1. 甩不掉的威胁 It Hunts Us
    2. 当务之急 Pandemic Is Now
    3. 以攻为守 Seek, Don't Hide
    4. 团结社区 Hold On to Your Roots
    5. 信仰的力量 Prayers Might Work
    6. 永不止步 Don't Stop Now

    然而我并不打算按集数顺序来介绍这部纪录片,否则会如同流水账一样枯燥无味,我这篇文章也不是《5分钟带你看完XXX》那种纯粹叙述剧情的类型。

    经过数十小时的观看、分析和思考,我决定从以下角度进行介绍:

    1. 为了证明我不是标题党,我会先从本文的标题切入,说明为什么这部纪录片与大家息息相关。
    2. 然后我会从片中出现的一些真实案例出发,试图提取出当中潜藏的现实冲突。
    3. 我会让大家一起思考几个至今仍存在争议的问题,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我的个人看法。
    4. 但是我不会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当你实际观看这部纪录片时,你会在片中找到部分问题的答案,而部分问题不会,这样就确保了我不会剥夺你观看本片的思考乐趣。

    与你息息相关

    显然这不是一部令人轻松的纪录片,因为它太贴近如今的现实。

    片中的流行病的案例,有一些就是最早在中国发现了病毒,然后从中国传播到世界上。除了2002到2003年人所共知的非典型肺炎(SARS),还有2005年的禽流感,传遍了全球。虽然后者并不如非典那么知名,但是援引中国政府官网的记录,从2003年到2005年,禽流感感染了荷兰、加拿大、越南、柬埔寨、土耳其、泰国等多个国家的人民,并且致死率是非典的好几倍。

    片中的病毒专家会追根溯源,查找每一例传染病的来源,不巧的是,不少病毒都来自蝙蝠这种日常并不常见的动物。专家们会深入各种地方,从蝙蝠的血液中取样,带回实验室做检测,看是否呈阳性,判断是否携带对应的病毒。

    根据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如今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也被认为传染源来自野生动物,可能为中华菊头蝠。

    拍摄本片时,中国还没有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更没有爆发。

    但是片中的多位专家都预测不久后,在某个时候,一定会发生新的疫情。

    像1918年流感病毒那样大范围流行。(后文会介绍1918年流感事件)

    并且在全世界范围传播。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些专家就如同预言帝?

    抗击疫情的英雄们

    这不是一部令人轻松的纪录片,但也绝不是一部令人心情沉重、无奈又绝望的纪录片。

    因为片中的主角们,除了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还有对抗这些病毒的各行各业的英雄们。他们有:

    • 纽约疾控中心的医生
    • 世界卫生组织派驻到疫情所在地的干预专家
    • 印度孟买医院的医生
    • 美国俄勒冈州推行学生强制疫苗接种法案的官员
    • 埃及开罗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控专家
    •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乡镇医院的唯一医生
    • 分布式生物科技公司的疫苗研究科学家
    • 参与法案审批和行政拨款的参议员

    他们利用起现在发达的医学、科技、交通、宣传等社会能力,为当地人民乃至全球大众打造出了对抗病毒的先进武器。当看到他们在片中的神勇表现,有几次我甚至想要为他们在屏幕前鼓掌。

    以纽约疾控中心的医生赛拉为例,她不仅负责在纽约控制住病毒的蔓延,而且要监控来自全世界的情报,以做进一步的调度。她每天醒来就会收到几十封从全球各地发来的邮件,一直到深夜11点都要回复邮件,白天还要召集数场会议来听取意见,部署疾控安排。

    每天收集最新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

    那么你了解流行病吗?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片中提到最早的流行病案例,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

    这里指的是在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间爆发的全球性H1N1甲型流感疫潮,由一种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英语:Spanish flu)引起的传染病,曾经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5千万到1亿人死亡,传播范围达到太平洋群岛及北极地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为2.5%-5%(当时世界人口17亿人),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极为致命。其名字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的疫情最为严重(亦有指当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各国对传媒有严格管制;只有中立国西班牙能大肆报道,令时人错觉当地疫情特别严重),有约8百万人受感染,甚至包括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于在西班牙则以著名歌剧Naples Soldier为其命名,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

    要知道,当年还没有飞机,交通工具也很落后,人们在全世界的流动性远不如现代。如今从中国到美国,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也就是几个小时而已。

    流行病的传播,最初都要靠动物来作为宿主,尤其是跟人类接触较多的家禽动物。当年的家禽养殖量也远不如现在,由于人们对动物蛋白的需求提高,大规模的鸡、鸭、鱼、猪养殖场现在已经遍布各地。

    但是1918年的疫情可怕到了什么程度呢?

    “全世界5亿人感染,5千万到1亿人死亡”这组冷冰冰的数字可能还无法让你形成感受,片中有更为直观的对比。

    死于流感的人数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总人数,其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约1500万人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约7000万人死亡

    这五千万到一亿人,统计的数字范围这么大,是由于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争刚结束时期,因此大部分的国家都没有详细的统计资料。甚至此次流感死亡人数过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早在1918年就死亡这么多人,当时的世界人口总共大约17亿。

    如今的交通方式海陆空全覆盖,人口流动性高,大规模养殖业发达,而且世界人口已达70亿,一旦爆发流行病,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在这70亿人口当中控制病毒的传播,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知己知彼

    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挑战?很多人并不了解我们的敌人。

    传染病的特殊病原体,一共有四个特征:

    第一、高死亡率或高发病率

    第二、引起恐慌

    第三、难以治疗

    第四、高传染性

    我们对照看一下这四个特征,如今我们遭遇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全部符合。

    1. 从目前已知数据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依然具有高发病率,发病后会产生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2. 引起恐慌,恐慌导致人们抢购口罩等防护用品。
    3. 难以治疗,虽然可以治疗,而且有治愈案例,但是没有找到针对性的特效药,或者研制出可用的疫苗。
    4. 高传染性,传染途径已知可通过空气、接触传播,钟南山院士公开说过,存在人传人现象,1个病人传染了14个医护人员。

    迎难而上

    一些英雄选择站出来对抗这些可怕的病毒。

    不论疫情多么凶险,医护人员永远冲在最前面,尽管有严密的自我防护,但是他们要直面感染的风险。

    他们必须动作很快,赶在病毒扩散之前,时间分秒必争。

    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乏,导致无法对传染病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筛查。这并不是只有中国才存在的问题。

    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快速扩散的病毒 VS 缺乏的医务人员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一个现实冲突。

    片中的疫苗研究科学家,尝试研制出一种广谱的疫苗。

    如果成功,只要接种一次,不仅可以免疫至今已出现过的所有流感,更理想的是,还能免疫未来全新的流感病毒。

    显然这是一个难度系数极高、失败风险很大的研究方向,需要消耗掉不少资金。他是一名医学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了优厚的工作机会,而是成立了一个小来尝试他的大胆想法,控制在较小的规模一步步试验。

    那些更有资源、人力的大型药企虽然更有条件来做这些试验,但是这些大企业都害怕风险,这反而成了他的优势。

    为了筹集研究所需的资金,他尝试向比尔·盖茨寻求帮助,希望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能够给予研究资金上的扶持。

    他需要的钱不多。而且就算他成功研制出了广谱疫苗,他并不打算靠这个发大财,而是以成本价提供给全世界更多负担不起疫苗的人。

    他的试验需要先在猪身上做,然后才能在人体试验,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试验失败,都要推倒重来。

    到底他能否获取到研究所需的资金?研究的进展是否能如预期一样顺利?

    疫苗研制的失败风险和资金缺口 VS 疫苗研究科学家的济世之心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二个现实冲突。

    印度孟买的医院里,因为呼吸困难而来就诊的病人们挤满了每一张病床,已经让医院处于104%的超负荷运转。

    刚刚送来的一名孕妇,呼吸急促,已经不方便说话,被送上了呼吸机。

    由于当地的人们对疫情普遍不重视,导致在病症轻微时,都不愿意马上就医。等到病情加重再来医院时,已经处于危险状态,难以治疗。

    片中这一例怀孕6个月的女性病人,送来的时候,血氧饱和度已经是60%-70%,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中国卫健委发布的《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其中一条就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3%。也就是说,高于93%才是正常状态,片中这位病人已经相当危险,再晚来一段时间,可能就已经生命垂危。

    无法及时就医的病人 VS 超负荷运转的医院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三个现实冲突。

    在美国有一名主动前往医院报告自己有发热、咳嗽症状的病人。经过前台医务人员的询问,他3天前才从刚果旅行回来(埃博拉病毒发源地)。这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重视。

    前台医务人员首先给他发了一副口罩,让他戴好,然后站在指定位置等待专门的医务人员来接他去治疗。

    医院紧急通知急救和重症监护人员出动,他们穿戴好从头到脚的一次性防护服,以及抗冲击面罩等防护用具,把这名病人送到了隔离病房进行监控。

    这1个疑似病例,就出动了5名医务人员,消耗了5套防护用具,并且占用了1个隔离病房。这并不是这家医院处治的第1个病例了,防治传染病的高额成本让这所医院一直都难以承受。这成本不仅是资金上的,更多是人员和物资上的,在疫情爆发时,最缺的并不是钱。

    防治传染病的高额成本 VS 难以承受的医院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四个现实冲突。

    在流感季,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流感疫情肆虐。政府为了防控疫情,避免在学生当中传播,不得不关停了学校,很多学生因此无法上学。

    这个办法,如同封城这样的阻断措施一样有效。

    但是对人们造成的生活不便和经济上的损失,并非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无法获得100%的支持。

    防止疫情扩散的阻断措施 VS 生活不便而怨声载道的人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五个现实冲突。

    在美国十多年前就已经消灭掉的一种病——麻疹,突然再度出现。并且在全国出现了高达2000多个确诊病例。

    为此,俄勒冈州的一名官员提交了一份关于疫苗强制接种的法案。该法案要求必须经过疫苗接种的孩子,才能到公立学校上学,也就是对所有学生强制接种。

    但是有家长认为不应该有这样的法案,每个人应该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愿意接种疫苗,这一观点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法案的支持者和抗议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抗议法案的家长们想让自己未接种疫苗的孩子去上学,这让其他家长们非常担心。

    立法机构为这项法案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听取支持者和反对者们各自的意见,再据此决定法案是否能通过。

    对所有学生强制疫苗接种的法案 VS 认为自己有权控制自己的身体的反对者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六个现实冲突。

    越南流行起一种禽流感,这似乎是从鸡身上传播的。

    于是防疫专家们从鸡和养鸡场的人身上提取血样来检测。

    经过确认,鸡身上检测到了呈阳性的结果。科学家们进一步明确了传染源。

    越南政府决定,对已经染病的鸡鸭全部进行扑杀。

    并且为全国所有的鸡鸭进行接种,以彻底消灭疫情。

    这一强而有力的举措虽然是有效的,但是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疫情防控的工作量。

    显然对于养殖场的农民来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如果不控制疫情,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对染病禽类的扑杀和接种 VS 养殖场农民的损失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七个现实冲突。

    埃及开罗疾控中心的疫情监控专家说过,当疫情发生时,风险最大的是穷人而不是富人。这不是说病毒不会传染富人,而是说富人可以反抗,而穷人不能。

    穷人的积蓄不足让他们待在家里自我隔离,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出门去工作。

    这些辛苦工作的人,在工作场所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只要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是病毒传播的温床。

    迫于生活而出门工作的人 VS 在人群聚集处散播的疾病

    这是片中呈现的第八个现实冲突。

    最大的阻力并非来自病毒

    驻派到非洲刚果控制当地埃博拉病毒传播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搭建了简单的卫生所来对当地疫情进行干预。他与当地的医务人员一起开会讨论面临的困难。

    他们在人口稠密的地方,每天都要派救护车出去救治病人,但是他们只有一辆救护车,条件非常艰苦。救治是忙不过来的,他们想为当地人大量接种疫苗。

    即便如此,当地人并不理解这些医生的所作所为。

    当地民兵还把卫生所烧毁,医生们受到了生命威胁。

    你知道当地人为什么这么做吗?

    因为他们认为疫苗是“不纯洁的”,派来的美国人注射到他们身体的疫苗,被当地人认为会让健康的人感染病毒。

    这种毫无根据、愚昧无知的想法,成了控制疫情的阻力。

    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会给病毒的传播带来方便。

    埃及开罗的专家们观察着监控数据,并且做出预测。

    有时候这些条件并不是人为能控制的,温暖的气候也会成为阻力。

    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政府官员们商讨拨款多少给纽约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的医生除了处理疫情,还要为疾控中心的预算到处奔波,希望争取到更多支持。资金的短缺也是对抗疫情的阻力。

    在埃及,禽流感的肆虐导致了每天都有确诊病例上报。

    疾控中心会派专人上门送去药物,进行隔离。

    并张贴出告示来通知同一社区的其他住户。

    大家对此很容易产生恐惧情绪,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环境是否安全,有时候甚至会歧视、攻击染病的受害者。人们的恐慌成为了防控的阻力。

    在美国俄勒冈州,拒绝流感疫苗接种的人,还会以疫苗会出现副作用来反对疫苗强制接种法案。提出法案的官员们会进行解释。

    在这部纪录片中,很多现实中的矛盾,都会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而摄制组并不是只听一面之词,双方的意见在片中都有充分的表达。

    有的反对者说,疫苗会导致一部分人患上自闭症。

    而提出法案的官员解释了自闭症的特点。

    自闭症的特征会在出生后的12到24个月间表现得更明显。这不是出生后接种的疫苗导致的。

    这样的争辩在法案的公开听证会现场还有很多。对疫苗接种法案的不支持,也成了一种阻力。

    在当地人敌视世界卫生组织的刚果,疾控专家们为了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召开了公开的宣讲会,并当场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

    有人很关心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

    而疾控专家们的回答很有水平。

    在人们普遍存在抗拒的心态的当地,强制隔离措施会成为一种阻力,病例会隐瞒、脱逃,导致疾病的扩散。

    对抗这些阻力,不止需要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努力。

    合力最大

    医务人员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印度孟买,每天从早到晚劳累的医生,为拯救每一位病人而高兴,但是没有成功救治的每一位病人也让他悲痛万分,以至于他曾经早就提出过辞职。

    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乡镇医院的医生,经常要值72小时的班,吃在医院,睡在医院。作为全镇唯一的医生,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的疾控专家,经常要面对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病毒。这种工作让他连续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家人,只能以疲惫的姿态与家人通话。他的工作当中,很少会发生能振奋人心的事情。

    但是他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他马上又要奔赴下一个疫情爆发地。

    由于太过危险,连摄制组也无法陪同他前往。

    这样的人在为大众赴汤蹈火。

    在西非疫情爆发期,大量的医务人员感染,死亡。

    如今的形势不能单靠任何一方来对抗。

    只有医务人员、政府、大众三者通力合作,才能战胜疫情。

    唯一能对抗阻力的,只有合力。

     5 ) 流行病就像照妖镜

    纪录片拍的形散神不散。第二集,同是对疫苗的态度,有人避恐不及,有人趋之若鹜,有人抗议,有人丧命,只能说很多发达国家的人是被爱的有持无恐,在爱与自由的名义下,可以任性示威。在非洲,医生在被丧心病狂的军阀击毙,在美国,有人要对倡导疫苗的医生发出死亡警告,而移民们对送疫苗的医务工作者感恩不尽,还有人梦想作出广谱的流感疫苗。如果不是新冠病毒,也许看这样的片子是无法有深切体会的。

    喜欢第三集里,医生们各自生平的口述,他们是天使也是凡人,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驱动他们的是信仰和爱。很有人情味。这点比那种歌功颂德式宣传更合我意。

     6 ) 为什么我要给这部最近大火的Pandemic纪录片差评

    差评原因一:到底想让观看者收获什么?

    是的,虽然这部纪录片题目叫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 但是看完第一集后,我不知道where it leads to ---这部纪录片到底想讲什么?讲流行病的原理吗?讲流行病医生的生活吗?讲各个国家是如何预防流行病的吗?虽然题目是“如何预防大爆发”,可是我感觉第一集什么都在讲,但又讲得真的很乱。看完第一集也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铺垫哪些内容是重点 --- 比如一直拍医生的私人生活时,这个到底是重点还是铺垫?这个占据了很多时常的生活碎片又真的和“如何预防大爆发”沾边多少?感觉没有一点逻辑啊。


    差评原因二:biased data 对数据的夸大其词

    我只看完第一集都没有接下去看了,原因之一就是我发现第一集里的data在夸大其词。节目里说spanish flu 杀死了比ww1 + ww2 还多的人,大概 50 -100m人,是世界人口的1/5。我当时被这个数据惊了一下,随后和朋友开始讨论Pandemic是如何成为人类面对的最大的存亡危机。

    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 Ep1

    但是经过我们google research : 发现大部分的数据都表明spanish flu 的死亡人数是20-50m (确实多过ww1, 但是不会比ww1 + ww2 还要多),虽然有资源讲spanish flu 确实有可能到100m, 但是大部分可靠的网站数据都是使用了20-50m 这个数据。不是说100m不可能,有可能死亡人数确实比ww1 + ww2还要多,可是那是非常“偏激”的数据。再看同样Netflix一部关于流行病的纪录片“explainded: the next pandemic", 里面关于spanish flu 的死亡人数就使用了非常中肯且大多数媒体报道的数据。以下是我和朋友的聊天记录,我们都对这部记录片“过度夸大事实”的行为不是很满意。。。


    Haters always hate

    我并不想当hater然后去抱怨一切,这部记录片花费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以及筹划去完成所有的拍摄和剪辑,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影片 --- 它以传达更多知识和信息为任务,希望观众更多关注和了解pandemic。但是我相信这里面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最后:在这个extremely difficult time, 即使媒体,新闻,甚至纪录片带给你的信息相对负面和沉重,但要始终坚信:我们生活其实一直在进步和优化。

     短评

    十星也不多

    6分钟前
    • 凯丽要一夜暴富
    • 力荐

    整天读着大陆新闻,看着这个纪录片里纽约每个医院都在进行的防疫演习,羡慕不已

    10分钟前
    • 黑米糕小姐
    • 力荐

    非常时期,尤其感谢Netflix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向守卫着我们健康和生命的人们致敬!

    15分钟前
    • 旺仔流奶
    • 力荐

    说得有点散

    19分钟前
    • Strelizeia
    • 推荐

    #Netflix# 3.3分。难说好看,不如记下中间出现的人查查他们的新闻或者资料。

    21分钟前
    • 宇宙
    • 还行

    北美Netflix

    25分钟前
    • 猫觅
    • 力荐

    「20200127」流行病學就是政治學。醫療即政治。是關於各種人力、資源、組織,良好的制度。這片子裡的一線醫生、前線防疫專員都有著堅定的信仰,基督教、伊斯蘭、天主教、印度教,醫療不是萬能,醫療是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而科學家是激情澎拜的,莎拉和傑克,他們敢於踐行徹底的解決方案。雖然在人類這種超級物種之前,地球總有意想不到的反擊。「下一場流行病並非是否存在,而是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爆發,最有可能的是,在中國⋯」一語成讖!

    27分钟前
    • 最后一代沉树
    • 力荐

    太应景了...里面预测的就都发生了...美国居然还有做防疫演习...看到评论说关于流感部分讲的少,其实真正抗击流感的,都是鲜活的人,道理都懂,但错误接着犯。

    30分钟前
    • AshtrayGem
    • 力荐

    Vox和Netflix共同出品的Explained纪录片剧集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还在猜测下一场新型瘟疫什么时候来临。结果一个月之后就来了。

    31分钟前
    • 猎户座
    • 力荐

    没想到现实这么快就印证这部剧的预言:下一次全球性的流行病,不是会不会爆发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在哪儿、以什么方式爆发的问题。希望公众能借此更多的了解病毒的成因以及正确的防控,尽量减小下一场传染病到来时的损失。同时真心感谢那些用生命与疾病斗争到底的科学家、医生、护士们。

    34分钟前
    • 力荐

    印度和刚果的部分令人思考很多。喜欢医生那句“你要去婚礼上跳舞呀”。小时候我们热烈的拥抱地球村的概念,到今天很多人却把它当个笑话。但病毒可不管国家主义还是民族主义的纠缠,它在生死之间轻轻的告诉我们“你们都一样”。

    35分钟前
    • 滑溜小姐
    • 推荐

    主题总结其实比较一般,线络多不够深入,不过揭示了很多真相。另外真是想辱骂那些发达国家所谓的神棍自然主义者,不接种疫苗靠自我净化,颇有一种吃饱了撑的之感。人类引发新问题总在于打破不应该打破的界限,而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到现在是在抵抗自然疾病时获得了经验,靠前人的死亡获得的疫苗免疫,而这些在贫困地区更难以求得。

    40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豆瓣er打分都这么严的吗???为什么就我觉得非常好看一口气看完了???哎呀好怀念大学,大一时选修化学也是白大褂护目镜塑胶手套戴着做实验,可能我心里也有个医生梦这辈子实现不了了吧,片中这些医生和科研人员可真都太帅了

    41分钟前
    • Erzählerin
    • 力荐

    感谢为世界变好而努力着的人们

    44分钟前
    • Dacrygelosis
    • 力荐

    从对当下会带来启示这点是失望的。分别从纽约穆斯林疾控女专家(这点很有启发,第一次知道发达国家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是一个专门的工种,意识如此之强)、美国疫苗科研前沿科学家、反对强制儿童接种疫苗的美国家长、医疗资源稀缺的美国乡村医生、欣然接种疫苗进入美国的难民、在刚果抗击Ebola瘟疫的医务人员、黎巴嫩难民出身的病毒学家、印度抗击猪流感的医患这几个角度,阐释全球化的当下,预防流行病的窘境

    45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流感当然不会只攻击穷人,但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穷人往往死亡率更高。富裕地区的人们在讨论是否有疫苗自由,贫困之地却为了能否再获得一支疫苗而挣扎。全球化确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成为超人,只是在把人累死之前,能不能让好的制度运作起来,让人别流血流汗又流泪。

    48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作为纪录片不大行。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剪得那么碎,几条故事线虽然涵盖了发达国家/发展国家、中心/乡镇、现有防疫/未来预警,但故事片段之间根本够不成对比,为什么不干脆一集以一个人为主角、跟踪展开对应的故事线?现在这样看完了什么都没明白。ghc面对的是预算和国家优先级不足,who面对的是当地居民对西方社会的排斥和敌对,印度医生面对的是穷人的不良生活环境,小镇医生面临的是乡镇衰退与人力不足,分布生化面临的是探索的未知,议员面临的是家长的自作聪明,白发病理学家面临的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而他们都将在各自背负的基础之上,提防着背后来袭的下一场瘟疫。

    52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还行

    太符合時事了,原以為是引進舊片⋯既然出現了,沒有能力找出解藥的我們,就應該一起努力預防與對抗,而不是一味謾罵,敵人是病毒,感染者也是受害者

    55分钟前
    • 推荐

    几天前网飞上线的最新纪录剧集,发问点就是:下一场大型流行病会在何时爆发?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真是巧了。剧集主要从医护人员和研究者、疫苗开发者的角度出发,广撒网,将美国/印度/越南/我国等多地面对埃博拉/禽流感/非典/猪流感/冠状病毒等流行疫情的不同情况和启示呈现出来。在当下特殊时期有一定的科普价值,值得看看。比较大的问题在于资料片的制式,即便采用小标题分章架构,过多的视角与案例也让整体显得庞杂散乱,缺乏良好的结构和叙事性,故而“好看”是谈不上的。

    5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拍的是不怎麼樣 不給小孩打疫苗的家長真是有毛病

    1小时前
    • Lainey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