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日本2002

    主演:田中敦子,大川透,家中宏,山寺宏一,桧山修之,玉川纱己子 

    导演:神山健治,中村隆太郎,若林厚史,吉原正行,下司泰弘,橘正纪,大原实,竹下健一,河野利幸,布施木一喜 

    猜你喜欢

     剧照

    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2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3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4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5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6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6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7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8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19攻壳机动队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攻壳机动队》动画TV版,分2季。  第一季描述:公元2030年,经历了4次世界大战的世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随着人类义体化等科技的不断发展,犯罪行为也日渐离奇复杂。为了解决这类案件,日本内务省的直属部队——公安9课,这个对外不存在的特种部队,在队长草薙素子的带领下向恶势力 发起制裁。而面对公安9课的,是高度发达的科技下创造的案件、权力政治斗争的阴谋、与以笑脸男为代表的Stand Alone Complex犯罪。  第二季故事发生在笑脸男事件结束后,公安9课面对了新的敌人,自称“个人的11人”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开始了计划周密的犯罪,其背后牵扯的战争难民问题更令整个社会的矛盾激化。面对政府与犯罪分子带来的压力,草薙素子再次带领公安9课出动。

     长篇影评

     1 ) 关于攻壳连续剧版I的一点思绪——Stand Alone Complex(剧透慎入

    Stand Alone Complex讲的是该系列动画片中呈现的一种笑面人现象。从一起高超骇客在电视转播前迷障所有人视线的要挟案开始,一系列以遥控别人办案,用笑面标志假面的勒索案极大的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版图。精英的警察人员们一直从有预谋有组织的犯罪思绪尝试破案,最后却证明这一系列案件如果有个始作俑者的话,他也不过是个“始作俑者”罢了,他既没有计划参与后续发生的系列案件,甚至都没有去主动影响事态的发展,结果也不是他所预计和所期望看到的。事实是,一个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性事件,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符号寄托,在这个“笑面人”符号的大伞下面,各种孤立的力量怀着自己对这一符号的理解或者仅是出于对它的利用,假借其已造成的舆论影响,合力行成了全新的利益格局,这便是“Stand alone”的含义。这便是说在没有所谓领袖,没有交流,没有沟通和对话的前提下,各势力出于各自的误解或利用他方的误读使原始事件的影响力完全走向了其无法控制的方向。

    “笑面人”事件是犯罪,犯罪人又是假面作业,这些先决条件是出现Stand Alone Complex的必要因素。正是因为发动者不能公开声明或发出信息,才导致了这种每个发动者之间的隔离。毫无组织却共享同一号角的共同作业,使得情况出离了每一个参与者的预期和努力方向——警察、被讹诈公司,政府等等。

    我不知道社会学者描述类似现象时有没有专业的说法,但这一现象在现今社会当中的存在的确比比皆是。它背后代表着一种大众传媒时代的政治现象。因为当代人们的浮躁和能力所限,真正能实现大众传播的不是思想,而只是思想所标签的符号,而这种公共符号的可读性就意味着一种可利用的公共权力,在多方一次次对它利用的刻意误读中,它将完全的重新定义自己,再与当初的存在原因无关。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尤其更多,在媒体和网络的筛选下,在网民的评论和争执中,事件会完全走出它原先的逻辑因果,而仅仅是以一种概念上理念上的认识存在,这也是另一种Stand Alone, 意味着真实的事件与它的符号意义的分离。

    而文艺创作,本身就正是这么一种stand alone complex的表现。一个符号主题的演进,无法被预计和安排,它总是在时代特定的语境下给人新的启示。正如银翼杀手从上映之初的又不叫好又不叫座到十年后的口碑大好而为攻壳电影版提供了众多可借鉴元素,正如手绘粗糙的漫画原著攻壳却衍生出了完全背离角色性格的电影版,又在电影版的基础上做出对原著的一定妥协回归到动画连续剧版,清楚的告诉了我们符号的诞生是一回事,而符号的诠释和演进是另一回事。Stand Alone Complex就是各种因素貌似联系实则独立的发挥着自己的影响而最终使该符号相关事件演化到一个各方都没有预料到的结局。

    毫无疑问,这种因素有反理性的作用,因为它背离了人们通过自己理性认知可以预判自己行为后果的假设;但同时这种因素又是十分现实的,因为不同个体间的信息和思想在攻壳 II当中的英雄出现之前是无法真正同步的。也许这样的认识,所具有的意义就在于作为“盲从者”我们——没有主动利用符号实现自己目的这种想法的人,应当警惕现实事件的符号化,重读符号化概念的演进历史,及其现实语境,以此来尽量摆脱精神上被“误读者”依靠符号绑架的可能。所谓误读者,就是这个过程中主动利用符号进行放大或误导实现自己目的的人。而每一个负责任的“盲从者”,都应该对从自己键盘下面打出去的东西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定的预判和审慎——正因为这种演进结果常常出离任意一方的预期,它很可能导致负向博弈所带来的多方共伤。

     2 ) 那群可爱的小蜘蛛们——记塔奇克马

    前几天刚把SAC的蓝光做完,也借此机会重温了一遍攻壳。抛开STAND ALONE COMPLEX这样的主题不谈,我只想说一句:塔奇克马好萌啊啊啊啊啊啊啊!

    STAND ALONE之间的交流与COMPLEX的想法

    网络无疑是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不只是那个被称之为INTERNET的名词,而是一个理念:人们发现自己能够既面向整个世界,同时又可以单对单地与人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没有网络之前,人们靠著书立说来传播自己的思想。有了网络之后,每一次人们对交流速度和交流面扩展的欲望都能引发一次网络的热潮——先是BBS,到之前的博客,然后是以YOUTUBE为首的视频网站热潮,到现在的以TWITTER为首的微博的兴起。SAC的主题,就是在说网络交流使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同步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因为某个契机引发的STAND ALONE COMPLEX现象。最开始的动画就这样说了:即使各种网络展现在眼前,想让化为光与电子的意识朝向同一目标,但这个时代信息化的程度,仍然无法使“个人”统一为复合的“个体”。

    那么,当这个交流速度发展到终极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嗯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起EVA那人类补完,相对于这个阴暗而令人沮丧的未来,攻壳给出的却是一个虽然坎坷却依然充满希望的可能性。九课的塔奇克马其实就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缩影。每只塔奇克马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哪怕记忆同步化也好,他们依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个性。天然油也不过是一个象征物,个体的产生早在那之前就已经完成。人类是生下来便是拥有不同ghost的个体,通过网络而慢慢从STAND ALONE产生了COMPLEX现象,而塔奇克马却一开始就是之间的信息完全同步的AI复制体,但是通过各自不同的遭遇慢慢地产生出了不同的自我。

    AI性与人性

    欲望算是人类的原罪,却也是使人类得以进化的关键。弗洛伊德说人类有食欲性欲睡眠欲三大欲望,我觉得可以将它们改写一下变成所有智慧生命的欲望:求知欲望(也就是所谓的好奇心),生存欲望,繁衍欲望。好奇心是进步的必须要求,生存欲望和繁衍欲望则是个体和种群得以延续的立足之本。

    因为不怕死,所以对生存也没有渴望。然而因为向往ghost,塔奇克马才会那么渴求品尝死亡的滋味。在第一季的最后三个仅存的塔奇克马聚首提到那个爱看小说的塔奇克马第一个被拆开大脑却依然很高兴自己能够体验死亡的时候,我不得不为人类擅自制造他们,却又不允许他们拥有自我的事实而对他们感到愧疚。素子的判断是正确的,兵器不需要太多的人性,然而我却依然对这种冷静到冷酷的判断感到愤怒。

    在最后那台塔奇克马在自爆的前一刻看到巴特后产生对生命的眷恋,流下眼泪的那一刻开始,我相信他们是有着ghost的。

    只是你们要不要马上在ED后来一个塔奇克马日常从悲伤到流泪变成笑到流泪啊……

    懒得再写下去的总结:

    教练,我想进九课……

    PS:请大家支持不知道啥时候崩出来的漫游版SAC BDRIP……

     3 ) 巴特唯一一次邀素子看电影的情节

    刚又看了大家说的电影院那集,也就是SACI第12集。哈哈,才想起片尾还有巴特唯一一次邀素子看电影的情节。不过素子当场就回绝了。

    “谢啦,如果真的有我想看的电影,我会选择一个人去看。”

    “那如果是不怎么想看的电影呢?”

    “不看。”

    哈哈,郁闷的巴特。 SACI作为TV版,相对于GIS95做了很多的改动,最主要是素子,人设实在是太卡哇伊了,这又不是少女漫画。也许是为了减少一些沉重的思考,增加一些轻松“好看”的娱乐成分吧。毕竟,作为TV版,要考虑到那些刚发育的小男生的审美取向。 素子在GIS95中的设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为一个全身义体化的人,她的身体也就是一个“壳”罢了,所以她的眼睛大而无神,是木偶的眼神。所以才有内心对自己意识存在的怀疑,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4 ) 关于第十四集

    第十四集里的那个股票专家,坐拥无数黄金,到死却没有把自己义体化。一直纳闷,难道还有人不想永生?除了那些极端宗教分子。
      在剧集的结尾给出了答案:其实他已经把自己的意识植入到网络中了。以此来永生。警察3号(就是那个没有义体化的,名字记不住)在处理善后的时候把一枚金币放到了死者的裹尸袋中,其实死者一直通过家里的监视系统监看着自己的肉体被警察发现的过程。因此他对警察3号身怀感激。警察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的老婆也在炒股,于是股票专家就在警察跟老婆离开的时候,侵入警察家的电脑,帮他们买了一股潜力股。
       吐槽一下,我操,这一集也太牛逼了吧!

     5 ) ghost in the shell

    偶然发现了攻壳机动队的剧场版,95年的,所以人物画的有点丑,而且也没有我爱的塔奇科马~~~~但仍然觉得很不错~为什么之前没发现呢?

    比较喜欢它的英文名字:Ghost in the shell,还有TV版的名字Stand Alone Complex,这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它像要表达的东西。

    只不过每次看的时候,都会因它而想到很多问题

    人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我和他人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界限,用来区别“我“和“非我”。这个身体是独特的,起码现在还是这样,所谓整容或者用假造的替代,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科技现在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的仿造我们的身体。

    总有一天,会发展到那样的地步的。可以由机械来代替身体的部分或者全部,还可以由着大家的喜好来改变。到那时候,区别人与人的,来表明我这个特殊的个体存在的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识,或者说Ghost吧。

    那么这个Ghost又是如何形成呢?
    每个人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记忆,每个人收集资讯的方式不同,并在收集和处理这些资讯的时候,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形成自己对善恶的判断。这些都是“我”与其他人之间的差别,是我独特存在的证明。

    那如果记忆出了问题呢?
    脑部的损伤,重大的打击,都可能让我们失去记忆,有时候是时间的流逝使它们自然的沉没了,那是不是代表我的一部分也就因此而失去了呢?

    如果我们得到的信息都是假的,是伪造的呢?
    那我们所形成的认识也就不真实,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自己的存在就是扭曲和不真实的呢?

    如果科技的发展可以做到通过直接作用脑部而使我们具有一些虚拟的记忆的话,“我”就是被制造出来的,这样一来,和制造出来的桌子椅子啊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这个比较让人感觉不舒服,那么和电脑比较好了。

    电脑如果拥有自己的程序来记忆,来收集和处理信息,因为不同的经历而形成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时候它们是不是也就拥有了个性,拥有了所谓意识呢?

    如果那样也可以称之为意识的话,那么我们的意识可以脱离现在的身体而存在么?只要复制出“我”的处理模式和记忆,“我”是不是就可以脱离身体而永远存在下去呢?

    现在科技做不到,那么相信着“科技万能”的各位是否相信会有这么一天呢?

    从遥远的未来回来,意识还是不能脱离身体,起码现在是这样,当身体的机能衰退,人死亡的时候,“我”就不存在了。除了那些有名的人物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历史中,将自己的思想写在书里留传给后人,“我”一另外一种形式被纪念着,证明着曾经存在过。而其他大多数的人,就直接消失了,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开始,或者还有人记得。当那些人死去,就没有人能够作为“我”曾经存在的证明。“我”曾经做过的事情,制造的东西或许还留在世间,可是没有了“我”的痕迹,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那么“我”到哪里去了?留下了什么呢??

    基因传递么?
    我的存在由我的父母的基因再加上随机因素(确定是随机因素么?)造成的变异来决定,我的经历,我的变化都不能影响我的基因。哦,放射性的物质或许会影响基因吧。我的所有的生命过程就变成寻找另外一个人,制造出新的组合基因,传递下去。那么整个人类就是在不断的传递着基因咯,在这过程中,基因也变化着。

    现在不是有转基因么?
    这样的人为的,自然的,随机的组合下去,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人类还是人类么?

    有几个人看到现在还没晕并且想得比较清楚的可以告诉我想法么?

    Ghost in the shell只是动画片,用影像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想法,提出问题,却没有答案。剧集里一方面是高科技的幻想的场面,一方面又是熟悉的甚至有些古老的生活场景,让人觉得虚幻又真实,遥远又贴近。

    我不相信所谓鬼神,但有时也会诚心的祈祷些什么,因为觉得这世界存在很多人类解释不了的问题。即使真的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掌控这一切的话,它又是怎么出现的呢?它会让自己制造出来的玩具轻易的猜测到自己的存在么?

    自己是太过渺小的存在。

     6 ) 我听见我的Ghost在低语--Stand alone complex

    攻壳机动队出到现在一共是2个剧场版2个TV版外加一个OVA,
    押井守大人的两部剧场版,是提问以后把问题扔给你让你想答案,神山的两个TV版,是自问自答让你写观后感~~呵呵,觉悟不高,只写得出观后感,至于押井守的答案....等以后看懂了再给吧...

        
        当初推荐同学看这个片子,同学看罢,答曰:这个不是和名侦探柯南一样的么....

        看来当今社会是这样的,人们太习惯了接受,而不愿意去思考,到处都充斥着快餐文化,真正有思想的东西,注定无法广泛传播开,沦为“小众产品”,
    而在日本现今动画中,攻壳机动队就是思想意识方面的佼佼者

        很难有一部动画,可以如此精确地描绘出未来的30年之后,很难有一部动画,能够如此深刻地思考科技发展与人类本性的关系,也很难有一部动画,能够像外科手术刀一般,将政治,科技,思想,意识解剖地如此明确而细致。
        攻壳机动队做到了。


        服从&改变

        被称为从跳楼开始到跳楼结束的第一部TV版 stand alone complex中,草薙素子在第一话中,干净利落地将疑犯制服,“你若对这个社会有什么不满,就去改变自己适应它,如果不想这样做,就闭上眼睛堵住耳朵独立生存下去,如果连这都办不到...(用上膛的手枪顶住了他的太阳穴)。
        改变不了就去适应么?我想,素子自己也无法去就这么简简单单适应吧...
        正如1995版攻壳机动队开篇所言,“在不久的将来,不论网络如何先进,政治分裂和人种差异仍然存在..”。科技的发展,能够改变很多事情,同时,有很多事情不会被改在网络高度发达的未来,人们通过改造脑部,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随心所欲地从广阔的网络中获取到海量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因为网络变得从未如此接近过,一方面又因为网络,变得疏远起来。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变得不再重要,“你甚至不知道坐在电脑对面的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而AI和义体的快速发展,对于人们长久以来的价值观念发起了极大挑战。
        “看到了么,爸爸妈妈,你们看到了么!”英年早逝的战车设计师,不顾一切地在父母面前,展示着自己钢铁的身躯。在素子烧毁其脑部的瞬间,过去、现实,幻灯般一闪而过,是控诉,还是忧伤...在这场思想意识的冲突中,父母与儿子,没有胜利者。电子脑公司大亨的女儿,就这样成为了父亲的实验品,顺便成为了社会集体意识冲突的牺牲品,从10几岁变成几十岁,中间的过程,没人愿意细细品味。上了年纪的俄罗斯间谍,陶醉在自己过去的准则之中,结果,落得个被自己国家所抛弃的下场。第十话中的退役特种兵,无法忘记过去的创伤,在城市下水道中继续自己的杀戮,“我们的战争结束了”,最后,巴特的枪口,偏离了眉心。
        “I thought what i'do was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 or Shoule I?”
        笑面男的内心自白,我曾经想过要变成一个闭上嘴巴布说话不听也不看的人,我该这么做么?
        作为一名长期在网络游荡的黑客,笑面男接触到了太多的真相,他比其他人更加明白这个社会的现实,他比其他人更加熟知这个世界的黑暗,是一言不发地顺从这个社会么?“or Shoule I”在这里有如神来之笔,攻壳的制作人员们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研究程度,相比一些文学方面的专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剑》中,嘉拉迪雅作为组织的“眼”,接触了太多的真相,最后选择了自刺双眼退出组织。笑面男是迷茫的,他苦恼于是服从这个社会,还是用双手去改造它。他把自己关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中,想把自己与外界隔绝。村井疫苗是全篇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个转折点,笑面男最终选择了不再沉默,将自己所得的信息全部交给素子。虽然只是存在于幕后,但是做到这一点,却是一个从服从到抗争的转变。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逃避。做一个NEET逃避现实,做一个全身肉体的人逃避社会的发展将自己孤立起来。
        在第十二集中,素子和落魄的电影导演有过一段非常犀利的对话,
        至今都难以忘记---

        “怎么样?”
        “我当然不会说那是个糟糕电影。不过,基本上无论什么娱乐都只是一时的,而且也应该如此,想这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是一位迷住观众使其无法离开的电影,不管它是多了不起的东西,只是有害无益”
        “哦,很严厉的批评呢......在这里的观众中,也有人一回到现实就会遭到不幸。如果你把那些观众的梦想夺走,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承担不起啊。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拼搏,梦想才有意义.......只是把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梦想里的话,跟死又有什么两样?!”
        “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啊。”
        “如果你把逃避现实叫做浪漫的话。”

        至于我们的素子大神,安心吧..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服从的人。
        

        AI&灵魂
        
        一切从塔奇克马说起。
        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了塔奇克马那星星点点存在的实感的呢?我想,应该是从第十二集开始吧(十二集很邪恶,标题一刀切,上下半场两个重量级视点)。
        小狗出走了,小女孩独自去寻找,路遇出走的塔奇克马,于是两人(两人...一人一机器)便共同寻找那出走的小狗,最后找到的,是小狗的墓碑。女孩从不想让家人知道小狗的离去,因为怕家人担心自己会因为小狗的死而伤心...而正是从这里开始,塔奇克马似乎明白了什么,智慧开始突飞猛进。
        它们不会死,第二集里被打成筛子玩笑还可以继续开,它们甚至担心自己智慧过度发展会引起少佐的反感,故意装傻..但是,一切都瞒不过素子的眼睛。最后,为了救巴特,AI们做出了自我牺牲的举动,这时,AI们真的拥有了灵魂了么?
        第三话的机器人JELY,真像是和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看到最后托古萨惊觉..原来一切都是一场电影模仿秀,科技的进步,不仅难以弥补,却更加增大了精神上的空虚,最终,将生命寄托到上世纪的电影情节之中,空虚的灵魂,充盈的AI。
        第七话的南美革命领袖,在看到最后的一幕时,我真的无言了,灵魂如果可以复制,那么我们又是为什么而存在呢?

        “除了Ghost,我还剩下什么?”少佐一次次这样暗暗自问。由于严重的空难事故,全身义体化,仅仅保留下脑部和骨髓,对于存在的实感,对于生命的依恋,几乎都凝结在了那一只小小的腕表上(巴特大叔拼命的理由?)。

        科技在进步,灵魂变得慢慢麻木,黑客帝国动画版中的那一幕,也许并不仅仅是动画。



        个体&整体,以及SAC现象
        Stand alone complex,我曾经对这串英文迷茫了很久,请教了几任的英语老师,都只能得到一个字面解释,独立的联合体么?我想,现在,我懂了一些,关于SAC。
        集体意识,这东西最近被搞得已经满大街都是了,也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但是,攻壳无疑将个体与整体,以及Stand alone complex这个现象剖析地十分彻底到位。
        早到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近到40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多多少少都脱不开集体意识的关系,但是这里所描述的Stand alone complex,却是建立在网络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不受到地域,政治等外界限制(事实上某种程度上也无法控制这种交流),通过网络的无限放大,孤立的民众们的集体意识迅速汇集,并无限放大,成为一种强大的制衡力量。不过就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巴尔干半岛事件一样,Stand alone complex也需要催化剂,而这个催化剂,就是笑面男的出现。第九集的网络聊天室,如果你第一次看攻壳,简直会觉得它无聊透顶,估计八成是一顿快进,把这集跳过,然而再回头看它,你会发现,这集实在是太有看点了!Stand alone complex的起源,发展,过程,完全被仔仔细细整理回放了一遍,从这集开始,SAC才变得开始SAC起来。

        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SAC就SAC吧,关我们什么事情?

        Stand alone complex在中国的第一次胜利,正是2008年全国上下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无数个独立的个体们,本着一个共同的意识,通过网络凝结在一起,就像笑面男事件中的那39名刺杀模仿者一般,将一个靠个体根本无可动摇的事件最终推到(当然,最后一步要ZF来做),而这其中的“笑面男”,不正是无忌论坛中的PS高手们和中科院的研究员么?由于大家都是孤立的个体,由于对争相的渴求,所以反应自己声音的想法变得格外迫切,也格外有力!
        从这里,我不禁在想,推动人类进步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也许正是集体的潜意识吧。
        空之境界当中,橙子所提到的对魔术师的抑止力,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集体潜意识对现实事件的延伸。(空境乃一大坑,点到为止,进坑难出)

        攻壳有别于其他动画的伟大之处在于,精确地有预见性地提出了对未来的视角,而SAC,仅仅是一个开始,这股潮流,将会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而继续壮大。

        周正龙要是也看过攻壳的话,那我想他就得救了。


        根源的正义
        荒卷总是那么有自信的说:这就是9课。
        汇集了特种作战,情报站,网络战,间谍战等各方面顶尖人才,并且拥有荒卷这样出色的领导的9课,有底气这样说。
        捍卫正义,不择手段,怎样的不择手段?名侦探柯南与之相较,实在是山寨了些...
        SAC中的正义,很绝对,很单纯,也并不纠结,政府高官勾结企业,为牟利不择手段,草菅人命,并且手法高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你是多么强悍的个体,你都无法驳倒他们,事实上,就算是强如9课,也丝毫没有便宜可占。
        但是,只要做过的事情,就不可能不留痕迹而让人无法察觉。由笑面男为起点,一路追查,最终以9课覆灭-重生为代价,扳倒了通过“村井疫苗-微型机械”这个联系受益的集体。在强权重压之下敢于挺身而出的笑面男众人以及不择手段的9课,从这个角度讲..攻壳其实也是一部不那么晦涩的励志片呢~
        集体们更深层次的意识(对正义和真相的追求),最终战胜了另一个集体的意识(对金钱利益的追求),也许,这就是SAC中想对大家灌输的正义吧(SAC中的正义是如此单纯,GIG中就完全是纠结了)。
        


        关于感情&音乐&其他...

        “我们下次一起去看电影如何?”
        “算了,我特别想看的电影,我一般选择一个人去看。”
        “那不是那么特别想看的呢?”
        “我会选择不看。”
         ----素子和巴特,你们还是继续暧昧下去吧...

         红酒与荒卷----原来他老人家可以那么风流..

         菅野洋子的全力奉献,从一首inner universe就完全能够感受得到,虽然攻壳本身是非常出色的作品,但是少了菅野,一定会变得平庸。这部动画的配乐水准,不锋芒毕露,却是绝对的王道。

        
        cyberpunk和塞林格,贯穿始末,《麦田里的守望者》堪称是SAC的隐藏主线..有一篇影评是专门讨论关于攻壳机动队与塞林格众小说之间的关系的,非常精辟而独到,在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



    关于SAC和GIG的好坏,一直有争论,我个人认为两部作品各有侧重,也各有闪光点
    SAC是很纯粹细致描写了Stand alone complex的过程,胜在剧情
    而GIG则侧重的是对国家与个人价值观念的描述,胜在气势...

    这篇SAC的影评先行了,GIG以后慢慢补上~
        
        
        

     7 ) 转一点解读SAC现象的文章

    文章一,《从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探讨Stand Alone Complex》。来源http://faculty.ndhu.edu.tw/~acg/anime/sac.htm,原文繁体,转为简体。

    文:SilentLain

    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当市场上所有资讯透明、对称时,将没有任何企业占有独占地位或是绝对优势,因此个人可以完全自由选择,而整体市场利益将可最佳化[1]。若把它延伸到社会学,当所有资讯对所有人公开,透明时,每个人将可依照自我意识自由的做出选择,而整个社会因为大家不同的选择,而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综合以上论述,当所有讯息透明时,整体将因为个体的自由选择而呈现多元化的结果,而整体利益也将最大化。

    关于这点,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简称攻壳)[2]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剧中笑脸男事件背后所透露的意义是:当所有资讯公开、透明时,个体的独立性将逐渐消失在庞大的资讯中,因为庞大的资讯量,会让个体错将他人的动机、思想误认为是自我自由选择、独立思考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将导致一种吊诡的一致性:每一个个体都认为自己是独立思考,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性以及原创性,所做的选择出自于自我自由意志的选择,但整体所呈现出来的却是大家一致的共同性。这种状况下的共同性和一般传统定义共同性的最大差别在于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此一共同性的产生,反而执着于自我的原创性,因此形成所谓「没有原版(大家都认为自己是此种思想、动机的原版)的复制品(大家的思想一致)」。这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以下简称SAC)。这种现象和过度追求个人主义[3]的社会很接近:当社会中每一个人都追求个人主义,提倡独立思考,追求人与人的差异性的同时,整体社会所呈现的却是空前的一致性:「所有人都追求和他人的差异性」这一致性。

    不少人举过各式各样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SAC,像是时尚(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流行(ACG中充斥的各种萌要素)以至于价值观、意识形态。关于这部分,我持保留态度。SAC的特色在于「没有原版的复制品」,而我没有办法确认这些例子到底是不是「没有原版的复制品」。许多时尚流行的起因在于某些特定艺人或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打扮穿着;现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星爷用语出自于周星驰的系列电影;ACG中的萌要素(猫耳、女仆、ツンデレ)通常是因为某些特定作品而大红特红。这些都不能算是SAC,因为他们存在一个明确的原版,而大家也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想法具有独创性以及原创性。那,到底什么是SAC呢?这个问题就交给各位去努力发掘吧!

    这种现象,有没有解决或改变之道呢?攻壳女主角草薙素子认为,她在塔奇克马(又译:攻壳车)[4]们身上看到这个问题的解答:好奇心。塔奇克马们每天都会进行个体间讯息的同步化,这点和SAC所假设资讯完全透明化的前提很接近,差别在于SAC现象使得人类在追求个体差异性时产生一致性,而塔奇克马们却在追求一致性的资讯同步化过程中,得到个体差异性。为什么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好奇心。我认为,好奇心在此可以解读为「求知欲」,也就是对所有事物抱有赤子之心。因为这种好奇心,塔奇克马们会去思考资讯背后的涵义,不会盲目的接受讯息,因此,即使在资讯同步的状况下,也能够发展其个体之独立人格。

    当初在动画中看到这答案时给与我无比震惊!从以前开始,就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到底是什么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从唯物论[5]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环境。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所接受的资讯不尽相同,所以造成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不尽相等。以此论点来看,如果大家的所接受的资讯都一样,那人和人之间还会有差异吗?当我观看这部动画时,这个问题又再次在我脑海中浮现,SAC现象可说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子集合。而动画中所提的解决方法,好奇心,这个比较偏向唯心论[6]的解答,则有可能是SAC现象,甚至于这整个问题的解答。至于到底是不是,这就要留待时间以及科技来证明了。

    Reference:
    [1]巧克力经济学,P.97
    [2]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
    原作是士郎正宗所画的科幻漫画「攻壳机动队」,探讨人与机械之间差异性模糊化后,所衍生定义以及相关问题。1995年由名导演押井守使用同世界观拍摄剧场版动画,结果震惊全球。「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则是2002年时由神山健治导演以同样世界观另外拍摄的TV动画系列。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4%BB%E5%A3%B3%E6%9C%BA%E5%8A%A8%E9%98%9F_STAND_ALONE_COMPLEX&variant=zh -tw
    [3]个人主义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0%8B%E4%BA%BA%E4%B8%BB%E7%BE%A9&variant= zh-tw
    [4]塔奇克马
    多足型思考战车,它们的AI发展是这部作品的重点之ㄧ 。
    [5]唯物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4%AF%E7%89%A9%E8%AB%96&variant=zh-tw
    [6]唯心论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4%AF%E5%BF%83%E8%AB%96&variant=zh-tw

    ==============================================
    ==============================================
    ==============================================
    ==============================================

    文章二,《阅读笔记:攻壳Stand Alone Complex、沉默螺旋与人工灵魂》。来源http://blog.roodo.com/simon7617cafe/archives/12210543.html,原文繁体,转为简体。修正个别标点及别字。原文只有两段,第二段很长,内容虽然几经转折但思路顺畅、联系密切,但为阅读方便只好在转发时分段。以下第三段开始为我加入的分段。


    看完攻壳的 Stand Alone Complex (SAC) 的 The Laughing Man 笑脸男篇,很难不接着它的情境继续设想。而也许就像某个同样在讨论这个题目的网路文章说的:「每个看过SAC的人都很清楚,其社会原型几乎不存在,但却造成了效应的延伸,吸引了像你我这样来反复琢磨其中深意并且在无意之中把它「神化」之人,这是什么现象呢?没错,Stand Alone Complex。」所以,看完SAC,我们讨论著SAC,而这本来也就是SAC的行为。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发展,是不是在原创者的意料之内呢?不管是或不是,似乎都可以用SAC来解释。就像在剧中,草薙素子思索着那些呼应,或是模仿着笑脸男的行为产生的原因,而荒卷课长给她的回答是:「有些时候,观众的反应也是戏剧的一部分。」与这样的回答相类似的,李国修也曾说过:「幕起,看见一出戏;幕落,我是剧中人」。所以,我们所阅听的内容,其实对我们的思考、判断、或情绪其实影响至深,认同也好,反对也好,总之我们的思惟其实常会融入阅听的内容而受到改变。或许,这也就是SAC之所以产生的基础。

    在小说《历史学家》里说到:「也许你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你需要思考它为什么是正确的。」只是,当人们坚持着自己的相信时,究竟有多少真正经过检视?有多少真正经过思考?不说别的,从这几年台湾的政治演变,很清楚的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而这样的情形,也就是攻壳SAC所提出的,对于独立思考或行为是否存在的质疑。「个别独立发生,却又有高度一致性的思想或行动。」、「没有原版的复制行动或思想」这是攻壳里对于SAC的解释。只是,这样的个别事件发生,真的可以视为「独立事件」吗?
    对于SAC的详细解读,有人提出:「当资讯如此快速大量的流通时,独立思考真的存在吗?亦或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是被资讯所操纵的傀儡?自认单独一人在网路前思考,但其实我们都是被某种潮流不由自主推送着?」于是就有了剧中所产生的现象:独立个体不约而同做出了相似的行为,形成一种集体的盲动。虽说是「不存在原创,但产生了复制品。」可是,所谓的原创真的不存在吗?我想,其实是因为先有了一个倾向或趋势出现,于是衍生出基于同一方向或概念,而或许有些许差异的跟随者,或是复制品出现。

    在SAC剧中质疑了「独立产生」的可能性。因为不管是思想或是行为,不可能凭空出现,都需要一定的资讯喂养与知识的累积。或许,文化,或是意识形态的养成,可以符合这样的状况。同样的,为了一个虚拟的信念,不同的人运用各自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相似的行为目的,这在独裁专制政体下,或是政教合一的神权体制下的社会里经常可见。例如现在政府倾中媚中,下面各级政府人员、地方势力或是各行业中的利益共同团体自然善体上意的配合,于是各种未经上级指示的媚中行动一一出现。人们自动的配合,甚至在未经整体规划之下在各个细节与方向自行发展;同时人们也自动形成思想警察,心中都有个小警总。而且,这些虽然是自行发展的,但都不离开倾向于上位者喜好的方向,所担心的只有爆冲过头,而没有不及;只有马屁,没有不识相。我想,最具体的呈现,就是中国文革过程里的种种现象。当然,也出现在现在中国民族主义大旗下的种种吹捧行为。相类似的,所谓的时尚流行趋势,似乎也是如此。整体的结果,是由各个「独立个体 (Stand Alone)」产生的集体行为或现象,成为一种复合体 (Complex)。

    不过,这样的SAC现象,以及产生的结果,似乎又符合人们因为害怕孤立,而参考意见气候与准感官统计的模式所产生的沉默螺旋效应 (spiral of silence) 理论。若是以这样的效应结果来看,Stand Alone Complex 里的 Stand alone,可以解释为「孤立」,而 Complex 则是医学上所说的「心理情结」或症状疾病。沉默螺旋效应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探讨人们之所以会有社会化行为,或者行为符合所谓的社会期待,往往是因为对于孤立的恐惧感。通常它的发生来自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的判断。常常人们会先就这个议题,感受自己身边的「意见气候」,然后判断一下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较大音量的优势时,就会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而若是发觉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或处于劣势的,就会为了防止自己被孤立而保持沉默。于是,越是保持沉默的人,越是觉得自己的观点不为人所接受,由此一来,他们越倾向于继续保持沉默。于是逐渐地,就会变成占有优势地位的意见声音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变成主流;而持劣势意见的人保持沉默,因而声音越来越小。这样的重复回圈,就成为「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渐进式过程。而对于还没有自己意见的人,相对的就容易受到优势意见的影响,或是直接采纳优势意见。在沉默螺旋效应当中,声音越大的,就变得似乎越主流,声音越小的,就越变得不主流,不被重视。可是这和真正的事实不一定相符合。

    然而,在这两种情形下,各自所发生的SAC,却很容易会把原本不是真相的意见成为事实。主流的声音掌握发言权与诠释权,再加上SAC而来的行动配合,就能有效的消灭非主流的存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4年的319刺杀总统案。当时的蓝营声音如此的强大,一面倒的主张所谓的自导自演,甚至鬼扯一堆如奇美小护士之类的唬滥。结果至今仍然没有证据能够支持他们的说法。同时间,还一一出现福小姐、猪皮测试等等的各方神探。相对的,在这样的强势主张之下,掩护了原本正常对于这样的事件会引起的合理怀疑与侦办方向,例如中国买凶;例如蓝营人士进行刺杀行动;例如地方签赌组头意图影响赌盘等等。这些应该在这件刺杀案中被探讨检验猜测的行凶动机,在319案件当时几乎完全消失不见,变成似乎只有自导自演才成为唯一的正解一般。所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难怪不论李昌钰的检验,以及后来找出的凶手及可能的行凶动机,一律都被无视消音。当然,在这当中,主流意见及配合媒体的操控斧凿斑斑。不过,整个社会的舆论氛围,或者意见气候,似乎就此定调一般。这样的情形,简直就是攻壳SAC笑脸男事件的翻版,连笑脸男模仿者的出现,以及有心人士借机操作牟利的情形都如出一辙。

    让人很惊讶的是,这样拙劣的操纵,居然也就此达到目的。沉默,不表示意见,这似乎是东方社会中常见的习性,也是所谓的以和为贵、乡愿的具体表现。于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敢于发出声音的,不论是非,似乎总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这在政治上、社会上,甚至在司法上,现在都已是常见的现象。于是,长久下来,在其他的声音沉默之下,这些占优势声音的人也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而是非、真相早已不再重要。在电影《特种部队 (Basic)》当中就说了:「事实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起来像是什么。」于是,也难怪要质疑,是否真有独立思考的存在。是社会意见、或是群众真的可以弱智至此吗?懒得自行判断,不敢自行判断,从众,变成沉默螺旋效应出现的温床。在这种情形之下,资讯的传播将会出现偏见,即使在现在的网路世界中,打开入口网站 portal website 或是 Google 搜寻,得到的结果仍然会依照广告行销、或是该资讯的热门程度而排序。所以,并不是所有资讯都有着均等的机会被阅听者所接收到。所以,像《群众的智慧 (The Wisdom of Crowds) 》一书所指出的”多数较少数更为聪明”的现象,并不容易出现。因为在沉默螺旋效应当中,较大声的,只是看起来是多数,可是并不是真正的多数。所以,在SAC的现象当中,理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或是个性,就这样消失了。理论上,多数人所形成的群体,在资讯充足的条件之下,应该是能够做出不同的判断的。而后在不同的判断当中,经由群体的相互平均之下,而获得一个较聪明的结论。但是,在SAC当中,由于害怕孤立,由于从众心理,人们却仿佛丧失了自我一般,在行动与思想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所以,不管是对于对于独立思考的质疑,或是出于对于孤立的恐惧情节,这两种对于SAC的解释似乎形成了如同摩比乌斯环 (Mobius Band) 一般的二而为一。

    这样现象的发生,或许是来自于偏见。这里的偏见,所指的是人类对于资讯会变得有选择性的接收、处理及判读。而这样的选择性是怎么产生的?成年以后,当人的意识形态定型之后,往往对于资讯会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许是懒了,或许是不再抱有好奇心去探究,更或许就是基本的从众、害怕被孤立的心理。一般来说,将资讯,进一步处理成知识,所需要的整理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似乎不存在有取舍、好恶的存在。但是在将知识转化为意识形态、智慧、经验等等的过程,往往就会牵涉到取舍。而这样的取舍,是否能不带有情绪,就很难说了。另一方面,转化的过程,是否能有整合的能力,是否能有进一步思考背后含意的能力,也是一个关键。思考,本身应该也是 Neutral 的。但是以「人」来思考,就难免带有非理性的 bias 因素。而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慧) 呢?在攻壳里的 Tachikoma AI,在产生灵魂Ghost之后,个体的差异也凸显了出来。但是,AI们并没有产生沉默螺旋的现象。或许,这是因为在AI,在资讯的分析和解读上,相对于人,并没有偏见、文化差异或是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问题。所有的资讯都是中性 Neutral 的。草薙素子猜想在资讯同步后的AI们,产生各自独立个性的原因,来自于好奇心。由此来看,或许心智的成长或是发展,有它的成长曲线在。固然,人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慢慢地会经由知识经验的累积,而加快同类型资料的处理速度,不过在这同时,因为处理模型已经逐渐的形成,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已经成型,所以对于资讯的处理判读也就会产生偏见。于是,随着年龄、生活经历的累积、或是意识形态的形成,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智的成长也就趋于缓慢而逐渐定型。所以人们对于资讯,会产生接收或是解读上的偏见,而且不再以逻辑方式分析处理。尤其是若只接受单方面的资讯喂养,就更容易受到SAC的操控。或许,这是因为人脑的处理能力有限吗?相对来说,AI则可以重复而不厌烦,没有习惯模式地,中立的,处理着单纯的资讯。所以可以一直是 Neutral 的。

    不过,若是照剧情当中,其实也很难说。因为 Tachikoma 的AI也已经演化出情绪了。只是,究竟在这人工的灵魂当中,情绪会是怎么产生的呢?相对来想,攻壳剧场版一的傀儡师,这个自称诞生于资讯之海,具有意识的人工智慧灵魂,有没有情绪呢?就剧情上来说,似乎是有的。所以他恐惧并逃避六课的追杀,并且有找寻同类(素子)的动作产生。只是,情绪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以人类来说,情绪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一般来说,有好恶,才会有情绪。基本上,情绪是属于非理性的。所以全理性基础的AI,应该是无法具备情绪这样的非理性元素的。所以,非理性,算是一种灵魂的特征吗?因为,非理性,等于是为理性逻辑的系统投入水平思考的变数进去。所以,大致来说,情绪、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好恶等等,从对于行为的影响来说,应该都算是非理性的。只是,这些非理性的因素,也更容易产生SAC。但是,就因为SAC的发生,所以灵魂的独立特征,也似乎因为一致性的结果而就此消失。这又是一种矛盾。

    SAC的结果当中,有着「一致性」的特性。可是,一致性却往往代表着停滞的危险。就像 Apple Seed 2 里面的情节。想要将所有人的想法和行动统一一致,结果所招致的,应该就只会是灭亡。若是以生物演化的观点来看,「变异」的出现有着绝对的必要性。所以,在攻壳剧场版一当中,德古沙问素子为何会招募他进入公安九课,素子的回答是:当所有的组件或是组成都是一样的,必定会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所以在九课当中几乎都是改造人,出身佣兵或是特种部队的情形下,招募了他这个刑警出身、大部分仍是肉身,且有正常家庭的成员。所以,在一个团体当中,有着不一样的因素存在,有着其生存上的必要性。相对的,像《群众的智慧》里所提到的,高度菁英集中所形成的决策机制,往往就会发生危机。书中所举的例子是美国NASA在哥伦比亚号号太空梭的受损风险评估,而最近的例子,就是丰田汽车的危机处理问题了。相对的,九课的荒卷课长就说:「九课并不存在团队合作,充其量不过是在「个人表现」的结果中,产生的「团队默契」罢了。」所以,在生物系统当中,是不是也必定有着这样的变异要素呢?在生物演化体系里,可以明显的见到这样的情形,那么,细胞生理的运作、器官组织之间的协同、人体各项生理运作的反应与调控、疾病的发生,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因素?另一方面,相对的,若是以系统设定控制,主动在运算过程当中投入变数,像《奈米猎杀 Prey》里面的程式运算过程一样,会不会也产生这样的情形呢?因此,变异的发生或需求,可能不只是来自于那十万分之一的平均基因突变机率,而可能有更多更精细的调控在内。所以这可能并不像类似基因或是多重代理人程式矩阵当中所应用,或是所期待的,在 bottom up 模式当中所出现的「突现」现象。

    变异的发生,应该是生物体的特性,也应该是独立的象征。然而,独立的个体,依照自行的独立的判断,而做出相似的,或是协同性的行动或思考,这可以视为是一种经由「群众的智慧」而抵销个体判断差异的结果,但从结果来看,却也是一种SAC。所以,SAC是一定会发生的吗?当结果或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时候,SAC的出现就会变成了缺点,沉默螺旋效应的出现就是其一。能够怎么做呢?是否真的像是在SAC的一开头,草薙素子所说的:「不喜欢这个世界的话,就闭起眼睛,蒙上耳朵的过日子吧!」就像笑脸男所作的,就像麦田捕手主角所说的一样:「我想让自己就像个又聋又哑的人一样。」

    ==============================================
    ==============================================
    ==============================================
    ==============================================

    文章三,《Stand Alone Complex之于笑脸男人事件》。来源http://hi.baidu.com/%B1%AD%C3%E6%C3%A8/blog/item/0006b2383feb0e2697ddd8ad.html。另外,有篇基于此的高度重复文章《stand alone complex》。来源http://forum.shisu.edu.cn/viewthread.php?tid=29233。在此将后者的一部分杂入前者,但杂入部分以【】注明。

    【攻壳机动队第一部最后一集,素子和笑脸男的对话中“stand alone complex”第一次作为台词出现 。】

    【DVD映像特典里,Stand Alone 一词解释为一些反对网络化、机械化,将自己脱离网络以外的人,但是因为全球的网络化与电子脑(Cyberbrain)的盛行,这些Stand Alone的人在脱离网络之后,变成真的与世隔绝,连正常生活也出现了问题,从而感到失望。这种心理就称之为StandAlone Complex。】

    “孤立个体集合体”,Stand Alone Complex的通用诠释,在动画中特指原先互无关系、各自独立的人们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情况下,为了某个相同目的而统一行动的现象(笑脸男现象和个别的十一人)。基于无数独立意识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交会,形成的复杂且具有意识系统中产生更高级形式的指导性整体意识通过对stand alone的个体施加干预而产生影响的现象。

    “独立于复杂系统”。就像笑脸男说的,“其实这个社会本身就潜藏着引发这个现象的系统”。现象,就是stand alone complex,就好像笑脸男开始只不过把那个有关村井疫苗的信息以绑架的形式扩散了出去但引发了后来连续笑脸男事件,而系统,就是指社会的大众心理,概括地来说,“不存在的作品竟然产生出了原创的拷贝” 。



    解释之一【stand alone COMPLEX】

    最终回中,素子与笑脸男人开始了继第九话后最长的一次对话,也是最后一次。其中二人不断的引述各类人物的言论,此次的对话,出现了几个重要的人物,首先是并非在此话中出现但却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心理分析学者Wilhelm Stekel,作为与弗洛伊德同时代却又与其意见相左的精神病学家,现在最为出名的多半是因为那句对成熟与否的界定(同样出现在《麦》中):“一个不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英勇献身,一个成熟的男人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素子用它来形容笑脸男人的心态,最为合适,或许这也是一切事件的原点。

    第二个充当了笑脸男人想法的诠释者角色的是Dziga Vertov。这位有着激进思想的前苏联导演一直遵守着自创的法则,坚持用自己的创新手法拍摄他所愿意拍摄的东西,即现实,并让观众能通过自己的电影去“感受世界”。但正如评论家所说,Vertov的作品被要求从认知到质询,以电影的形式来向世界展示真相,从这点来看,他和笑脸男人的初始动机有相似之处,只是作为让大众看到真相这一存在;而后期,笑脸男人不得不半屈从于现实,承认自己的幼稚和单纯,却也与Vertov看上去“激进但大半生却不得不服从于政权”的特点相符。

    当笑脸男人事件的心理和社会影响度都大大超过葵他自己的预料时,这个固守于图书馆的少年开始反思自己的存在和消失究竟会对剩下的人产生多少影响,从而出现了第三位和第四位诠释者——Frederic Jameson和大泽真幸。前者是后现代理论的主力支持者和研究者,后者则是致力于决定社会秩序的相对社会范式产生机制论者。Frederic Jameson提出的论点,四个后现代主义关键性的二律背反:时间与空间,主体与客体,天性与人性,以及最后乌托邦的概念。在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上,Jameson一直恪守着后现代的模糊性,即在社会体系和文化现象中始终保持着模糊而核心的思想,同时逐渐摒弃快乐主义的辅助。这种对抗性文化正是Jameson的后现代主义最能被人接受并加以应用的部分。在葵看来,信息并行化的结果最终导致了个体性的消失,Jameson的理论似乎更尽职的解释着个性和个人的终结,这其中取消了对任何因果性和确定性的追求,排除了意义统一构成的可能性和终极价值存在的可能性。主体消失后的自我成了这样一种状态:自我的荒谬,自我的萎缩,自我的缺席及自我的零散化,从而起到了“原版消失而拷贝版在扮演着原版角色”的作用;或许还有“拼贴”的意味在其中:各种没有新意的模仿被重新排列组合,成为一个个“新的实体”出现在人们面前,一如那些被大大小小的计划牵制着的拷贝版笑脸男人,而即使其消失,影响依然渗透到了社会体系的要害,从而继续控制着整个社会机器的运作,换句话讲,消失只能使影响扩大化,说到这里,Jameson恐怕就会在笑了,笑脸男人的所作所为几乎是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演化下去。

    至于说到个体,大泽真幸不能不提,暂且按下SAC中所引用的言论不表,单单说到他在“个体和第三人的场合”领域的研究,结合Jameson的理论,素子和笑脸男人的谈话就可以渐渐明朗化了。在大泽真幸的研究领域中,个体的交流性始终是驱使社会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对“个体”的强调,事实上正中后现代情结的下怀:后现代所期望的模糊性在社会体系与自然环境的非连续性中得以体现。素子说笑脸男人实际上却少了一个对“个体”理解的切入点即好奇心,因为这是交流性的表现特点之一,可以说在“好奇”的基础上,交流才会成为可能,继而演化为维持个体以及所在系统的充分条件。

    在社会中每个人代表着个体来活动,但由于种种的因素,如教育、社会理念、惯性、宣传、习惯、文化、特性等,反而导致代表个体的人的活动,相当集中的完成了经验同步的构筑,互相交互混合、影响。每个理解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都统一在融合的名下,组合在一起,即成为“相对独立的复合体”。


    将上面的言论列为方程组,有可能会得出如下解:stand alone始终只是作为complex的注脚出现的,真正的重心在于“复合”;每个理解都是相对独立的,但是又都统一在融合的名下,组合在一起,即为“相对独立的复合体”。

    解释之二【STAND ALONE complex 】

    很可能上述一切“都是一个骗局”。Jameson依然重要人物之一,后现代主义依然能解释每一句话,在除却“拼贴”之外的“精神分裂”特点在这个时候就能大派用场,这是一种非连续的、孤立的感受,时间连续性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时的强烈感受,笑脸男人怕是对这点深有体会,他将自己最初的行为解释为“使命”,因为无意中窥见了真相的一角;而后在目睹了社会丑恶后,对个体性的消失和其影响力产生怀疑,以致最后对自己后来的行为和整个社会感到“绝望”,成为了消失的媒介。对于大众来说,“笑脸男人”成了虚幻怀旧的代表人物,被幻化成了各种形象,阻挡了人们真正的视线,就像“站在一间到处都是镜子的房间中”,分辨不出哪是真哪是假。这时,“对独立个体的情结”或许是对SAC更近人情的理解。如果这假设成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掩饰不了SAC最后一话的言论“拼凑”的痕迹,即使有complex在最后托底,依然能显出论述逻辑上的无力,因为无论是笑脸男人还是素子,最终都只是片段的引用了一些人物的发言并占为己有,诠释问题的核心。社会体系与个体、自然环境的联系以及最终如何看待这种非连续性带来的不协调,都将会是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SAC充其量也不过是致以感性的表层的怀旧敬意,而非真诚的探讨罢了。


    攻壳第一部TV版“Stand Alone Complex”,其剧情上的主线无非是通过“笑脸男人”高超的黑客技术与九课精湛的业务能力破获一桩权钱交易的犯罪行为。而隐藏在这桩案件背后的问题才是全剧所要表达的东西,这在SAC第26集中通过素子与笑脸男人的对话得到集中体现(采用了大量的文学、史学、心理学等等理论作为台词背后的依据,这便是攻壳的内涵之一了,感兴趣者去研究的话,每个题目都能写出篇论文)。

    其实问题就隐藏在SAC这个标题当中。所谓Stand Alone Complex,其解释是多样的,如“不存在的原创品产出了原创的拷贝”、“由特立独行的人组成的某种团体”、“独立复合体”、“孤客情结”等等,是一个极为意识流的词组。把这些解释整合到一起的话,可以理解为“由孤立个体形成的集合体所体现的巨大意识”。这种巨大的意识是在人的自觉之外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暗中引导人群的作用,同时又随着各个孤立个体所发生的改变而改变。

    比如说SAC中进行权钱交易的政府官员们,作为个体的官员进行权钱交易无非是为自身牟取利益,但是若这种牟取行为发生了扩散,则可以解释为“牟取利益”这种想法其实是普遍存在于认可权钱交易的官员们之上的巨大意识作用,也就是说因为这群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共同点“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一旦有人把 “钱”送上门来要求交换“权”的时候,他们的行动就会超乎想象的默契;再比如那些崇拜以及模仿笑脸男人的普通民众,他们的行为看似杂乱无章,但是作用在他们之上的意识体仍然是存在的,就是说他们都有内在的共同点“对政府的不满以及不信任”,笑脸男人不过是一个催化剂,一个引发他们对这种不满和不信任进行宣泄的导火索;还有TV中其余各个看似独立的故事,其行为的出发点仍然可以解释为“巨大意识”的作用。再独立分析下去,又可以写几篇论文了。

    在SAC第9集中以网络聊天的形式对笑脸男人事件的开端以及所获得的线索进行了总结,可以说是这部动画中最为难懂的一集。其实在讨论笑脸男人事件的同时,也暗示了“意识作用”的存在。剧中提及模仿笑脸男人现象时也有过类似“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之类的一两句对话,甚至还怀疑所谓的笑脸男人不过是虚构(这里暗示得很明显了,虽然笑脸男人确实是存在,但是这样的怀疑正好符合了“意识作用才是主体”的主旨)。

    最后笑脸男人与素子在图书馆中的对话也是一个重点部分。两人通过对一直以来所发生的种种现象的讨论,不约而同的把原因都总结到了“Stand Alone Complex”之上。不过这种种现象包含了一个绝对的前提:一个能够把这种意识作用最大化的合适触媒。

    笑脸男人说自己对于此桩犯罪的接触始于在网络中接收到一份“由本来不存在的原创体发出的原创拷贝”,所谓“不存在的原创体发出的原创拷贝”直接理解就是“无中生有”,但是道理很明显的摆在那里,没有前因何来后果?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笑脸男人无意间接触到了由各方面情报所组成的复合体,这又回到了漫画中的情报论范畴。而所谓“情报复合体”,在TV版的设定下,或许可以理解为就是超出人类自觉的“巨大意识”的雏形(来自权钱交易的广大受害者,出钱者,出权者等,每个人肯定会做些事,一点一点集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波浪)。来自各方面的情报综合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没有固定来源的原创拷贝。因此与其说是“无中生有”,不如说是以人类现有的能力无法查清楚其所有的来源。

    至于笑脸男人的心态完全可以用一句笑脸图标上的英文来表达:“I thougth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to be one of those (blind) deaf-mutes, or should I?”,这其实反映了笑脸男人孤立于社会之外,但是又心有不甘的“孤立情结”。为了获取情报或者其余不可知的理由,笑脸男人把自己禁闭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内,一方面与现实世界几乎脱节,一方面又不得不保持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比如通过网络)。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通病。这种通病的存在使得由孤立体所组成的大众对情报的敏感程度上升到一定范围,由于笑脸男人的心态与普通大众的心态之间存在彼此类似的点,于是通过这些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共鸣,建立出了“由不存在的原创体(笑脸男人外在的公众印象)发出的原创拷贝(模仿笑脸男人的行为)”的关系,从而实现了 “Stand Alone Complex”这种互动,进而继续放大到成为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

     

    最后自留几个链接,无关SAC现象的。
    《<攻壳机动队 2nd GIG>——关于出岛武装冲突的若干议论》http://www.lko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21613&extra=%26page%3D1
    《<无罪——攻壳机动队>—— 哲学的探讨》
    http://www.cnblogs.com/kidd2829/articles/199887.html
    《ghost in the shell 转》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97017/
    《我自己攻壳机动队资料备份楼》
    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571450.html

     8 ) 从小说到电影:攻壳机动队SAC全方面解析!

    [转]<Ghost in the shell:Stand Alone Complex>全面解析 ...



    一.塞林格情结

        首先,请一起回忆塞林格(J.D.Salinger)三部作品的名称:《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香蕉鱼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大概很多SAC的爱好者立刻就会想起些什么。SAC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塞林格作品的典故,而笑脸男人更是贯穿全剧的主线。如果你恰好还看过塞林格最著名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下文简称为《麦》),那么隐藏的线索也将渐渐呈现在你的面前。《麦》的主人公霍尔顿对麦田守望者的向往,隐隐包含着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可当他觉得无法面对现实时,只是选择将自己变得又聋又哑,世界在他的眼中是可疑混乱
    、“假模假式”的。“麦田守望者”的职责,是阻止疯玩的孩子们堕入深渊。这本书被SAC引用的词句在11集中第一次明显地出现。当那蓝色颜料所写的句子出现在镜头中时,估计所有小说的爱好者都会油然而生喜悦和亲切吧!下面,我们就来逐条理清SAC中出现的与塞林格作品的联系。



    A.霍尔顿与葵
        11集最后,形迹被托古萨发现的葵,在消去了几个好朋友的记忆后,给他们留下了纪念品——自己的棒球手套,镜头在怅然若失的沉重音乐中快速拉近,手套上有蓝色油画颜料留下来的《麦》中的名句。“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 I mean if I had my goddam choice, I’d just be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d all.” (原书P172-P173)。
    当然,这句话是拆开来在小说里出现的。在书第22章,被学校开除的霍尔顿回到家中,和妹妹菲比聊天。不过显然当时的他心不在焉:“可我没在听她说话。我在想一些别的事儿……一些异想天开的事”,“你知道我将来喜欢当什么吗?我是说将来要是能他妈的让我自由选择的话?(You know what I’d like to be? I mean if I have my goddam choice?) "。虽然妹妹不一定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他还是继续念叨:"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I’d just be the cathcher in the rye and all.)。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葵在看管所扮演的角色,或多或少仿如守望者的职责。他引导那些孩子们,避免他们过度沉迷网络而对自身造成伤害。可正如同霍尔顿的守望者无法办法任何事,只能去阻止事情的发生那样,葵所做的,也只能是在一旁,默默地守护着这些孩子们而已。


    B.棒球手套的含义。
        在书中,霍尔顿也有一个棒球手套。那是他去世的弟弟留给他的遗物。小说一开始,霍尔顿就为这个手套为主题的一篇作文和室友打了一架。书中是如此描写这个弟弟的:“我弟弟是个用左手接球的外野手,所以那是只左手手套。描写这题目的动人之处在于手套的指头上、指缝里到处写着诗。用绿墨水写成。他写这些诗的目的,是呆在野上遇到没人攻球的时候可供阅读。他已经死了,是一九四六年七月十八日我们在缅因的时候患白血球病死的。你准会喜欢他。他比我小两岁,可比我聪明五十倍。他实在聪明过人。他的老师们老是写信给我母亲,告诉她班上有他那么个学生他们有多高兴。而他们也决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们说的确是心里话。他不仅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而且在许多方面还是最讨人喜欢的孩子。他从来不跟人发脾气”。小说中怀念弟弟的话着墨不多,口吻也是随意的,但却能让人深切地体会到霍尔顿对弟弟的爱。
    SAC中,葵在离开前,对孩子们表明需要消除其记忆,黑羽难过地说“再也不能为你在vitual city alpha中加油了”,要求葵留下纪念品。而葵选择的,就是这只棒球手套。同样是棒球手套,同样是带有记忆的纪念物,同样用颜料写了塞林格的句子抑或是喜欢的诗。这其中的联系,不可谓不密切了。


    C.12集中的“秘密金鱼”《Secret Fish》
        在《麦》中,这是主人公的哥哥DB在没有进入好莱坞成为编剧前写的一本小说,书中写道“最近他十分有钱。过去他并不有钱。过去他在家里的时候,只是个普通作家,写过一本了不起的短篇小说《秘密金鱼》,不知你听说过没有。这本书里最好的一篇就是《秘密金鱼》,讲的是一个小孩怎样不肯让人看他的金鱼,因为那鱼是他自己花钱买的。这故事动人极了,简直要了我的命。这会儿他进了好莱坞,当了婊子……这个DB。我最最讨厌电影。最好你连提也不要向我提起。”
    在SAC中,这个故事由丢了小狗的小女孩美纪讲述,只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人称变成了“她”,且情节也变成了:“之所以不让大人们看金鱼,只是因为不想让大人们知道金鱼已经死掉,并且会以为她会为金鱼的死而悲伤”。这里的秘密金鱼引用似乎没有什么过深的涵义。但是这个小女孩的出现,以及她与塔其克马的交往,引出了素子开始关注塔其克马的智慧增长的后话。


    D.又聋又哑?
        终于来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笑脸男人(网络阴暗处的男人)那个在剧中反复出现的标记,其上的句字在第11集才被我真正看清。 “I thought what I'd do was I’d pretend I was one of those deaf-mutes or Should I?”
    正如SAC第20集中托古萨和素子之间的对话所提到的,前一句出现在《麦》的第25章后部。霍尔顿在失望的离开最后一个可以相信的老师后,对妹妹这么说:“我又想起了一个主意,打算到了那儿,就装作一个又袭又哑的人。这样我就可以不必跟任何人讲任何混帐废话了。要是有人想跟我说什么,他们就得写在纸上递给我。用这种方法交谈,过不多久他们就会腻烦得要命,这样我的下半辈子就再也用不着跟人谈话了。人人都会认为我是个可怜的又聋又哑的杂种,谁都不会来打扰我。”“我这样想着想着,心里兴奋得要命。我的确兴奋。我知道假装又聋又哑那一节十分荒唐,可我喜欢这样想。不过我倒是真的打定主意要到西部去。”其实早在攻壳的第一集,素子就对枪下的对手来了一句,“对世间不满的话先改变自己,不愿意的话,就封住耳朵、眼睛,闭上嘴独自生活!”,所以,看完11之后再来重新看前面的几集,才更是觉得导演用心良苦。线索早已从第一集就开始延伸了。而“should I?”这句,在塞林格小说中是没有的,仿佛显示了笑脸男对其本身举动的一种迷茫态度。这也是最然托古萨和素子疑惑的地方。托古萨提到,笑脸男人可能在遵循一种“文学模仿生活”——“他在自问自答,是否应该结束沉默,回到这个世界?”而在第24集中,答案得到了初步的揭示。当笑面男准备将记忆传给素子的时候,曾经针对自己的这种心态作了分析。身为黑客的他,每天在网络上看到很多“真相”。看得越多越发觉得世界的丑恶,不想继续看下去,而想变得又聋又哑。可是,六年过去,当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己和塞拉门的沉默而失去生命的时候,又对自己的这种懦弱提出了质疑。最后,他选择了利用素子的危机将自己所见所闻交付素子。不管怎样,他还是站出来了。

    E.红色的猎人帽
        《麦》中曾经多次提到霍尔顿对自己拥有这么一顶帽子是多么得意——“那是顶红色猎人帽,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鸭舌。我发现自己把所有那些混帐宝剑都丢了之后,刚下了地铁就在那家体育用品商店橱窗里看见了这顶帽子,只花一块钱买了下来。我戴的时候,把鸭舌转到脑后——这样戴十分粗俗,我承认,可我喜欢这样戴。我这么戴了看去挺美。” 而在SAC的最后一集,那顶红色的猎人帽更是成为了素子和笑脸男人在图书馆接头的信号,他们在戴上帽子的时候都刻意地将其反转了。当然,这么隐晦的引用,假如观者对塞林格不很了解就很难注意到。

        下面再来看看另外两部塞林格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是塞林格“格拉斯”系列的小说,因为里面的人物都有格拉斯为姓,所以如此标志。《香蕉鱼的好日子》(A perfect day of bananafish)写于1948年,可以看作是这一系列的第一本小说。小说很短,也很晦涩。“香蕉鱼”是主人公格拉斯-西莫对一种鱼的称呼。其实,这种鱼是不存在的,只能说存在于西莫的想象中。主人公去过欧洲战场,个性善良,信仰上帝。但其种种举止却被世人认为精神分裂,活在不被理解的世界,大概让他觉得毫无幸福可言,所以他选择了安静地死去。这之前,他和一个小女孩玩的时候,开心的说到了这种鱼。之后他回到旅馆,没有惊动自己的恋人,用布包着枪饮弹自杀了。网上有一句评论,“善良者都是那些内心脆弱的人,因为他们不能欺骗自己的心。”香蕉鱼似乎在这里是一种内心不被外界承认的美好。在SAC中,它出现在12集那位在电子脑中放映超现实电影的导演的故事中,大概是用来表示这位神无月涉导演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是和格拉斯-西莫如出一辙吧。而与笑脸男人的“Should I?”这一问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那位导演的意识残留在塔其克马心中的一问了。在12集中,塔其克马将小女孩送回的时候,内部的屏幕上出现了来回滚动的沙翁名句“to be or not to be”,仿佛是在对每一个进入这个电影世界的人说:留下,还是离开……似乎是在对那些为电影而着迷,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的人发问。

        在这一集中,素子和这位导演有过一段针锋相对的对话。个人认为是这部动画中相当成功的一个地方——
        “怎么样?”
        “我当然不会说那是个糟糕的电影。不过,基本上无论什么娱乐都只是一时的,而且也应该如此,像这种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只是一味迷住观众使其无法离开的电影,不管它是多了不起的东西,只是有害无益”
        “哦,很严厉的批评呢……在这里的观众中,也有人一回到现实就会遭到不幸。如果你把那些观众的梦想夺走,你承担得起责任吗?”
        “承担不起啊。正是在现实生活中拼搏,梦想才有意义………只是把自己投射到别人的梦想里的话,跟死又有什么两样?!”
        “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啊。”
        “如果你把逃避现实叫做浪漫的话。”
        从笔者的观点看来,无论是站在麦田守护孩子们的快乐,还是变得又聋又哑对黑暗闭口不言;是为了反抗世界的不理解而自杀,抑或是将观看电影的人们久久迷惑——这都是为素子所明确批评的。素子曾经对犯人强烈的表示过对“又聋又哑”的驳斥,也对那前卫导演的ghost作过如上针锋相对的批评,这愈发使她形象变得冷峻鲜明了。而脚本编写者洗练犀利的文笔,更在此可见一斑。

        另外一本神秘的小说就是塞林格写于1949年的《笑面男》(The Laughing Man)了。小说的内容与第十一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一群少年,属于一个课后和星期六活动小组,组织名为“科马齐斯”(Comanches),领队的是一位成年人,被大家称为“头儿”,他给男孩们讲述一个名叫《笑面男》的肥皂连续剧。这本小说,在塞林格的写作生涯中被认为不怎么重要,收录在塞林格的短篇小说集《九故事》(nine stories)(此书的的中文版本2002年由……出版)。其中的剧情和SAC各处地方的相似之处以及惹人遐想的地方相当多,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剧中素子曾经提到,9课早已经对这本小说进行了调查。书中笑面男的行为与笑脸男人的行为也多有相似之处,但素子并不认为这会为笑脸男人事件的解决提供很大的帮助。其与SAC最大的联系,莫过于那个经常用于笑脸男人攻击时使用的logo。而其中笑脸所带的帽子,更是让人不自觉地想起霍尔顿最爱反着戴的那顶猎人帽。所以说SAC的主线,似乎仍在《麦》这本书中。

       《麦》对读者的影响,可说是相当引人瞩目。读者几乎都成了主人公霍尔顿的拥趸,而这些人之中,又有一些成为轰动世界的谋杀事件的作案者。1989年7月18日,一位疯狂的青年在洛杉矶用手枪射死了布莱德·希伯林的21岁的女朋友演员丽贝卡。警察在凶杀现场的巷子里发现了作案用的手枪,染血的衬衫和一本破烂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980年12月8日,约翰·列侬和他的妻子大野洋子正准备走进自己居住的达科他大厦时,一位叫查普曼的男子轻轻地喊了一声:“列侬先生”。随后即扣动了手枪的扳机,他一共开了5枪,四枪打中了列侬。从此乐坛少了一位传奇人物,而这个叫查普曼的男子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踱到一边,掏出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安静地翻阅,等待警察的到来。最后查普曼被控杀人罪,当警察审讯查普曼试图了解他的杀人动机时,查普曼说:“我希望你们都真心地读一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非同寻常的书里有很多答案。”1989年,迷恋美国女演员朱迪·福斯特的美国青年欣克利,为了引起朱迪·福斯特对他的注意,在华盛顿的希尔顿酒店门前,向刚结束演讲的里根总统开了六枪,抓获他的警察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书,从破旧的程度,可以看出这本书被他经常性地翻阅,那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行为,无一不在让我感受一种所谓“平静的疯狂”,而这些谋杀者的暗杀行为,也与笑面男虽然拥有超A级黑客的水平,但仍然采用暗杀这样的手段的动机作非常相象。

      《麦》真是这么富有魅力的一本书么?在SAC最后一集,完全失去同事消息的托古萨,面对被隐藏的真实和心中难以逃避的疑惑,将《麦》一书从高空扔下,正表达了这其中另一类的怀疑。反叛的霍尔顿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可疑的(当然艾利和菲比除外),而觉察到这不完美,就只能选择逃避的态度么?如同笑脸男人退居在一旁观看闹剧的发展?像霍尔顿为能够又聋又哑而快乐不已?恐怕这都不是正确的选择。答案,都在那书的落下了。
     


    二.新浪潮

        法国《快报》周刊的专栏记者法朗索瓦兹·吉鲁,在1958年,当克罗德·夏布洛尔的影片《漂亮的塞尔其》和让·鲁什的影片《我这个黑人》等一批比较新颖影片纷纷出现在法国银幕上的时候,第一次使用了“新浪潮”这个名词来谈论当时的法国电影。从1958年一1962年的5年间,大约有二百多位新人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创造了法国电影史、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奇迹。导演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阿尔法城》(alphaville),《精疲力竭》(A bout de souffle)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出现在SAC第3集“小小的反抗”中,巴特拿起的电影胶带上。《阿尔法城》(alphaville)的故事,和那位意大利青年与jely的关系有着惊人的相似。影片中男主人公Lemmy Caution是戈达尔从法国系列惊险电影中借用的英雄人物,而阿尔法(alpha)城是某集权国家的首都。在阿尔法城,计算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大型计算机能够自动解决一切问题,一切都在计算机的掌控之下,爱和哭是不被允许的感情。Lemmy来到阿尔法城是为了暗杀该城半是电脑半是人的领袖。但他遇到了设计Alpha 60的工程师的女儿娜塔莎并爱上了她。最后他带她逃走时,身后是正在灭亡的整个城市,而娜塔莎逐渐清醒,最后说出“我爱你”几个词语。从SAC中意大利青年的收藏来看,其乃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忠实拥趸,而他本身似乎也正是以《阿尔法城》电影剧情为蓝本,要将jely带走并教会她“爱”。另外,同样是机器构造管理的城市,SAC第11集中出现的看守所孩子们在网路上嬉戏的虚拟城市“vitual city alpha”,灵感似乎也来源于这alpha-ville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SAC中最后jely背叛青年的情节又与《精疲力竭》(A bout de souffle)相当相似。电影讲述的是流氓Michel因偷车而受到了警方的追捕。后来他杀了警察,展开一段亡命的跑路生涯。来到巴黎后的Michel认识了美国女孩Patricia并爱上她,希望将她带到罗马。而最终,出卖Michel的竟就是Patricia。最后,警方找到Michel,将之射杀于街头。Jely最后对意籍青年的背叛,与电影同出一辙。jely似乎早已有爱的感情,并在最后关头,说出了一句在任何电影中都找不到的对白。这似乎又是监督的一个伏笔,暗示AI产生自主情感智慧的可能性。而在塔其克马的智慧成长过程中,这种暗示更是比比皆是了。

        值得注意的是,新浪潮产生的时期与塞林格创作《麦》同处一个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长期制度僵化的社会令青年一代的幻想破灭。整整一代青年人视政治为“滑稽的把戏”。当时的文艺作品开始注意这些年轻人,描写他们。这成为该时期文学艺术的特殊现象:在美国被称作“垮掉的一代”(塞林格可谓是代表人物),在英国被称作“愤怒的青年”,在法国则被称作“世纪的痛苦”或“新浪潮”(戈达尔是个中弄潮儿)。在“新浪潮”的影片中,从主题到情节,从风格到表现手法都带着这种时代的印痕。采用这种时代的文学艺术产物作为SAC的暗喻手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士郎正宗原本漫画第一页所写的时间设定,攻壳机动队所处的时代——“各种网路展现在眼前,纵使想让成为光电的意识朝向同一个方向,但这时代资讯化的程度,仍无法使孤独的个人统合成为复合的个体”。因为电子脑的出现,所带来的社会与个体精精神上的动荡,与20世纪60年代人们精神上的彷徨,颇具相似之处。而利用这种极具时代感的产物作为SAC的引用出处,也正是笔者认为SAC相当成功的地方。脱离了普通的模仿,深化了作品的内涵。看到这里,大家都多多少少能体会一些监督的良苦用心。TV中的很多细节流露出了监督的思想导向以及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怀旧感。由此也能看出,SAC脚本撰写人员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把握故事的功底。

     


    三.将花献给塔其克马

      在令翻译头痛的第15集“机器的时间”中,塔其克马们聚在一起滔滔不绝。它们为了自己突飞猛进的智力而烦恼,甚至为了掩饰自己智力的提高,想出要假装低智的表现以瞒过素子观察的方法。其中有一位一直在看书的塔其克马,拿了一本叫做《把花献给艾芝农》(Flowers for Algernon)的小说。这本书是丹尼尔·凯斯(Daniel Keyes)在1959年撰写的一部科幻小说。丹尼尔因此成名,本故事另于66年发表了长篇,更是使其获得不仅仅局限于科幻界的拥戴和尊崇。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智商只有六十八的低能儿——查理,整个叙述也就是查理以第一人称所写的日记。小说叙述了由于先天弱智而受其父母冷眼的查理,从小受到外界的不公待遇,但纯真善良的他,总是单纯的认为世界万物都相当美好。只是他认为自己如果能变聪明,周围的人就会更加喜欢他。于是他成为二位科学家的实验物体,与真正的实验白老鼠──艾芝农,共同接受了脑部手术。查理的日记最初是写得一塌胡涂;但随着实验的成功,日记也愈来愈写得头头是道。小说的引人入胜处,在于使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心智逐步开敞,人格逐渐成长的奇妙过程。查理由弱智逐渐变成天才,但生活却从光明落入了暗黑。他发现原来真实社会充斥着焦虑、不安、偏狭、猜忌。而从他人的角度看,原来善良的查理,此时却变得咄咄逼人,敏感离群。这不完全的实验,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比查理更早进行智力增强实验的白老鼠艾芝农首先死去了。不久,智力已增进至比常人还要高的查理,开始发觉他的智能正一日一日地衰退。当在智力攀升至最高峰时,了解到这项实验注定失败,历经种种心情转折,查理的日记开始一天一天地退步了,但他仍继续挣扎,以无比的勇气和毅力面对这一切。可是终于有一天,他恢复到以前那种混乱的境地。而他最后所能做的,就只是把花献到艾芝农的墓前……

      《把花献给艾芝农》得到科幻界两项至高的荣誉──雨果奖(Hugo)1960年最佳短篇小说和星云奖(Nebula)1966年最佳长篇小说。而其在这一集的出现,也映证着塔其克马们后来的担心。开始时塔其克马为了自己每一次出勤实践的机会能够获得经验的增长而兴奋不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I智力的提高,他们渐渐意识到,智力的增进只会引起素子对他们的怀疑,导致最终失去一切。果然,他们最终还是因为智力过于发达而被送回厂家重置了,将失去拥有巴特和寻找小狗的美纪的所有记忆。这不是和艾芝农以及查理的命运极其相似么?监督在这里使用这本书作为塔其克马未来命运的暗示,总让人觉得有些隐隐的心痛。查理和艾芝农的命运是相同的,送给今日之艾芝农的花束,亦是送给明日自己的花束。而阅读这本悲伤的小说的塔其克马,是不是也隐隐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终于,这一切的伏笔在25集爆发了。看书的塔其克马在实验室被解体,为真正体会到所谓的“死亡”而高兴。而剩下的三台,想尽办法去保护巴特,可惜它们的武装已经完全被解除,而偶然得到的唯一弹药,也在最后关头无法发射。面对自己的命运,看着面前圣洁的圣女像和一步步逼近的敌人,塔奇克马用可爱得让人心碎的声音发出了“神啊,为什么我们如此无力?!”的叹息。如同看到《A.I》中那面对仙女执著的说着“请让我变成真实的人!”亿万次的大卫,每个观者的心都在这里被紧紧的扯动了。当然,塔其克马们比大卫幸运一点,死去前得到了素子的理解,并如愿以偿的保护了巴特。然而,无论他们多么不想忘记巴特,在他们的记忆被清除之后,在他们为了巴特体会到“死亡”之后,又有谁能把为他们献上花束呢?

        综合以上SAC所涉及的内容可见,这次攻壳系列的脚本创作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最后一集SAC妙语连珠,各国文学艺术家的名言、作品、思想走马灯般一一登场,而听起来,这更像是笑脸男人与素子体内的自己自言自语,连站在一旁的荒卷都说自己是“有听没懂”。更不要说神山健治成熟运用的电影化分镜处理和菅野洋子极具电子场景感的配乐了。无论在任何方面,《Ghost in the shell:Stand Alone Complex》都不愧为最具冲击力的TV系列,是非常值得看的动画。

     短评

    太太太棒了 摒弃装B和炫技 一心一意把故事讲好才是正道啊 跟剧场版里大家都不食人间烟火似的一脸苦相不一样 SAC众人的面貌都鲜活很多 陀古萨吉祥物 欺负了他会遭⑨课全体队员群殴 课长亦不能惹 不然玩死你 以及千万不要踩素子姐姐脑袋 塔奇克马...哭 制药公司实在太招仇恨了 又被推去做boss

    3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那些神作,多是想象力、世界观、音乐都无与伦比的,也多是不友好,不易亲近的,能让人刷新认识和否定自我的快感无法比拟。

    6分钟前
    • 某多
    • 力荐

    有一定哲学高度,蛮好蛮实在的作品,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讲故事上,没有太多的煽情

    10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推荐

    当之无愧的跨时代神作,几无短板的高逼格兼顾实力卖萌的优秀典范,现在人类生活各方面都已经被无线网络和云同步移动终端完全渗透的时代再重温此作感触更加深刻。不考虑该特殊职业的高风险九课这样理想的同事关系真让人向往。四年后重温更觉得巴特真萌啊…塔奇科玛有了ghost怎么看都是因为他给的偏爱

    14分钟前
    • 飞翔的茶壶
    • 力荐

    强大的世界观

    17分钟前
    • 一德
    • 力荐

    现在才看懂。网络取代电视的媒介霸权后进一步消灭人的个体性,亚文化极速繁衍让我们变成模仿者却无从得知原型,无论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暗示还是吉加维尔托夫的寓言,都印证了人受媒介制造的拟像控制。如何从单一系统获得自己,素子给出的方法是好奇心,亦或是思考,我思故我在,ghost应此存在。

    21分钟前
    • 塔塔君Minkun
    • 力荐

    25话的塔奇克马TAT

    24分钟前
    • 工口工口小黃門
    • 力荐

    考虑到作品制作的年代,水准还不错啦,但我总禁不住拿它与Bebop相比 - 的确还是有差距的。作品背负了太多的哲学、科学方面的企图心,拍得太”紧“,功利性/目的性太突出,在人物和氛围的塑造上输了一筹。而窃以为这种软性的东西在动画长篇里才是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想得太多,感动太少

    27分钟前
    • Di
    • 推荐

    【9.0】代表了Production IG最强战力,TV动画中绝对的顶尖制作,真正的超级大片。和剧场版完全是不同的基调,押井守的攻壳是哲学的攻壳,讨论存在主义;神山健治的攻壳是政治的攻壳,描写社会与人 ,其中又涉及经济、文化、道德伦理到探讨,是真正严肃的硬科幻。让人不爽的地方首先画风很浪,作画监督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然后碎碎念的地方还是有点多,和押井守一个毛病,除此基本上也是把TV动画能达到的效果在各方面都快点满的作品。

    30分钟前
    • Haruko
    • 力荐

    动漫TV 界少有的精品,尤其是紧凑的节奏

    33分钟前
    • 𝐚𝐫𝐨
    • 力荐

    花了一下午和半个夜时间将笑面男的第一季动画补完,小时看这个完全是冲着素子御姐的那对豪乳而去,现在则是菅野洋子的音乐和作品所表现的世界观,仅次于我心中tv动画NO.1《星际牛仔》,突然发现原来我是喜欢硬派科幻青年漫的啊……

    37分钟前
    • 力荐

    这样的番完全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

    39分钟前
    • ρccρρccρ
    • 力荐

    神啊,我们是何等的无力。

    40分钟前
    • 守never
    • 力荐

    先锋的理论内涵,庞杂优美的设定,阴谋论的情节,不死的精神,永远的素子。Matrix的祖宗。

    45分钟前
    • ✨糖柯莉安
    • 力荐

    【A+】带着极高的期待观看,没想到收获的惊喜比我想的多得多,不得不感叹一下这超前的制作水准。相比押井守的两部阴冷黑暗的剧场版,这部TV版不仅有平起平坐的主题内涵,还更加的商业化。为什么是”商业化“呢?因为攻壳TV版通过极其优秀的人物塑造,快节奏的剧情推进和一流的动作场面成功的抓住了观众的心,另一方面,这些商业化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更好的传递攻壳系列的哲学思想,那些关于人类未来命运的探讨、政治集团的斗争、科技的进化对人的反噬、还有全剧中心”ghost“,全都被完美融入了剧情中。但即使这样,它也绝不是一部让人轻松的番,无论是主线还是支线,其涉及的内容都令我感叹自我的渺小。从此番里能学习很多东西,而你要看懂它也要学习很多。真的看不懂也没关系,也许几十年后就懂了,因为那时我们已经活在攻壳的世界里。

    4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素子!!巴特!!!

    50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力荐

    9,百科全书式的SF动画,涵盖的内容包括政治、科技、道德、人伦、犯罪、意识形态,内涵丰富到爆了

    52分钟前
    • мая
    • 力荐

    八周目,每周目都来重标。整个脚本团队既有多样性,各人间又协作到位。涉及领域之多而广,探讨程度深且透。单拎出攻壳的世界观构建,真实感的营造,合理性的坚持以及情节的精彩程度,都是独树一帜的。更毋论与以上环环相扣的内核。TV补全了剧场版在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上的空缺,笑面男事件是连接现实与虚构的故事新编(根据真实事件改编),SAC则是贯穿过去未来的理论总结,观众能从中梳理出清晰的专业理论脉络。编剧里可是真的有东京大学媒介环境学的高材生的。有时想想攻壳系列作为一套漫改动画,没有任何一部是遵循原作的,SAC其实比剧场版改的更多,两季的主线完全是脚本团队原创的内容。但无论剧场版还是SAC系列,每一次的魔改与原创,全部都维持住了完全不输于,甚至更胜原作的高度。这在漫改动画领域里何其神奇,又何其幸运。

    57分钟前
    • 春芜满地鹿忘去
    • 力荐

    ep1还好,后面。。可能年龄大了,TV版这种慢节奏浅度装逼适应不了了

    60分钟前
    • laputa
    • 还行

    攻壳和所有我看过的五星动画不同 我是坚持每天一集看完的 并不是一下子好几集的感觉 因为每一集都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

    1小时前
    • 西西弗假面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