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那家伙

    那家伙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周元,柳海真,李裕英,刘慧英,李俊赫,金英熊 

    导演:尹俊迥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已完结

      乐坛伯乐黎小田粤语

    • 更新HD

      笑话与香烟

    • HD

      碧海追踪

    • HD

      被指控的人

    • HD国语版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 HD中字

      夜枭

    • 诈欺游戏 -再生- 福永vs横屋

    • 更新HD

      黄金地带

     剧照

    那家伙 剧照 NO.1那家伙 剧照 NO.2那家伙 剧照 NO.3那家伙 剧照 NO.4那家伙 剧照 NO.5那家伙 剧照 NO.6那家伙 剧照 NO.16那家伙 剧照 NO.17那家伙 剧照 NO.18那家伙 剧照 NO.19那家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99年釜山的一个小村庄里,女学生恩智(刘慧英饰)被害身亡,她的哥哥张宇(周元饰)也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他决心一定要查出杀害妹妹的凶手。由于一点线索都没有,张宇不得不借助能预知死亡的少女(李柔英饰)的力量来追查真凶,并在追查的过程中,盯上了小区内平常人缘和口碑都不错的药店药师闵药局(刘海镇饰),虽然没有证据,但是张宇却认定他就是“那个家伙”,于是开始24小时紧盯着闵药局  。

     长篇影评

     1 ) 社会问题

       没有《杀人回忆》那么经典,当然那么好的作品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其实电影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男主看一段电视新闻,里面说有多少人住在多大面积的房子里,大概说了三组数字,虽然这一段看上去好像是不起眼的一个过场,但我觉得这才是影片的真正内涵,其实这一切犯罪活动的根源都是社会问题造成的,贫富严重不平衡,很多人生活很难看到什么希望,对于他们而言“勤奋只能带来汗水,带不来成功!”但男主呢,一家三口住在那么大的房子里,享受着丰盛的物质生活,绑匪为什么在成功拿到一次钱以后,还要冒巨大的风险去勒索另一笔,真的是贪财或者是变态吗?我看也不见得,可能是有一种仇富心理在驱使着他,看着男主贫穷和痛苦才会让他觉得满足,只是单纯的犯罪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了。而这种仇富心理是怎么造成的呢?是社会问题造成的!仔细观察,其实电影中还有很多细节反映了这一点,隐藏于车厢的警察收了男主一笔钱以后,就变得听话多了,还有男主坐牢的那位朋友说的好几段台词,甚至嫌疑犯的背景和胖胖的女警察这个角色的设计等,都在反映贫富不均才是犯罪的根源。最后那一段同样值得深思,每天都有很多人被绑架,为什么他这个案子这么轰动,这么被人重视,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名主持人,有名有地位,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公平呢。。。

     2 ) 要不是结尾,只配得2星

    至此韩国三大未解悬案改编的电影都已经看完,个人觉得《杀人回忆》能够成为经典是有理由的,无论是电影的可看性,还是看完后胸闷的程度在三部改编电影里无疑都是最好的。《孩子们》有缺陷,不过电影的可看性还是很强的,起码在看的时候不会想快进,而这部《那家伙的声音》却硬是让我快进了3次才看完。整体来说片子沉闷,情节进展缓慢且缺乏跌宕起伏的紧张刺激感,悬疑犯罪题材的电影硬是拍成了刻意的煽情片。要不是结尾爸爸对着电视镜头发起的对凶犯的挑战和片尾罪犯的真实声音,我会毫不犹豫的给2星。

    影片根据1991年发生的一起真实的绑架杀人案改编。绑匪在绑架孩子后,向受害者家庭打了87通要挟电话,警察利用了当时能够利用的所有尖端技术都无法追踪到凶手,动用1万警力抓获了300多名嫌疑人,最后直到追诉期都过了也没有抓到凶手。而孩子的尸体却在失踪后第44天被发现,原来孩子被绑架的第二天就已经窒息身亡了。案子听起来并没有《杀人回忆》的案件血腥重口味,也让人想不明白一起普通的绑架杀人案,为何会成为三大未解悬案?声音都被录下来了,还跟凶手有多次的直接接触,可是警方为何连凶手的一点点底细都查不到?我觉得这起案件的重点应该放在警方身上,反映警方自身的贪腐等问题,而不是和其他类型片一样,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家庭身上而落入煽情的俗套。

    本片的亮点是结尾处爸爸在电视镜头前对凶手发起的挑战和片尾处真实罪犯的录音,纯粹是为演员的演技和结尾的创意点赞。“世上没有完美的犯罪”,可是这件案子却真的成为了完美犯罪,没有线索,凶手至今逍遥法外。片尾处的真实录音里罪犯冷静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想到他至今仍然生活在你我之中。要不是结尾和片尾的两个亮点,我会毫不犹豫的给2星。冲着结尾,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下,没时间就算了,不是什么必看的电影。

     3 ) 那个年代韩国畸形体制下的悲剧

    碌碌无为的警察,至今未破的悬案,15年的诉讼期。

    1991年,韩国首尔,9岁男孩李亨浩在某一天未准时回家,当父母去学校寻找时才发现孩子被绑架,随后报警,第二天接到一个自称绑匪的电话,开价2亿韩元,接下来44天内换了13部不同电话,打了87次电话,这部电影上映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随后韩国法院宣布重新开启案件诉讼,不适应15年。

    这部电影和杀人回忆,孩子们共成为韩国三大奇案的改编电影,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案件的推动和韩国司法的完善。案件在一定程度上真是还原了案情,电影中绑匪的台词与现实案件是一摸一样的。平心而论,值得一看的电影,却又不如杀人回忆一般经典。

     4 ) 韩国三大悬案《杀人回忆》真凶落网,另外两起仍未侦破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便如此说到,但是当现实中的罪恶一遍遍刷新我们的底线,一遍遍践踏我们的认知,一遍遍颠覆人们的三观!难道我们能做的只有惋惜和痛恨吗?

    史称韩国三大悬案之一的华城连环杀人案昨晚已侦破,剩下两起青蛙少年失踪案李炯浩被诱拐事件至今仍未破案,而这三起案件均被改编成电影作品,真相还会远吗?

    热点辣评

    《那家伙的声音》就是以“李炯浩被诱拐事件”的真实案例为题材制作的。

    1991年1月29日居住在江南区的9岁男孩李亨浩周五放学后走路回家,要路过一个叫狎鸥亭的公园。公园离家很近,因此他平时偶尔会在这个公园玩上十几分钟,但仍然按时回家,可这一天,李亨浩的父母等到晚上七点钟也没等到儿子回来。当他们去学校寻找时才知道——儿子失踪了。

    江南区是著名的富人居住区,而李亨浩的父母都是中产阶级,供职于新闻行业。两人在报警后的第二天,忽然接到一个神秘男人打来的电话,说是他绑架了李亨浩,开价两亿韩元。

    这个男人声音低沉,应该是个比较年轻的人,他在接下来的44天内,总共换了13部不同的电话机,给李亨浩父母打了87次电话。

    他在电话中不断威胁和戏弄李亨浩父母,通话内容都被警方给录了下来。在办案过程中,警方虽然成立了专门调查小组,并且动用高科技的调查手段,但这些对于狡猾的高智商绑匪来讲,可谓形同虚设。警方所能掌握的唯一证据,也就是那名诱拐犯打来勒索电话时录下来的嗓音了。

    根据绑匪打来的电话,警方推断凶手是一名30岁至40岁的男性,身高大概在167厘米至170厘米之间,说话带有首尔和全罗南道口音。而对犯罪嫌疑人进一步的分析是:此人智商很高,经历过浓厚的社会变革,也许与李亨浩的父亲有过节,很了解警察,或者可能自己就是警察或曾经是警察,性格变态。

    曾经有过好几次,警方都有抓捕到绑匪的可能,但都被他机智地逃脱。被害人李亨浩的父母在被电话恐吓勒索的第44天后,无奈只得交给歹徒两亿韩元的赎金,而李亨浩却仍然死亡。

    3月13日,也就是李亨浩被绑架的第44天,警方终于在蚕室大桥以西不到两公里的汉江边上找到了李亨浩的遗体。警方调查的结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诱拐的第二天就已经死了,而在发现李亨浩尸体之后,绑匪就再也没出现过,从此消失。

    这件绑架案动用了超过一万人次警力,时间跨越16年,警方逮捕并调查了400多位嫌疑人,分析了87份声音和笔迹样本。2006年1月,该案已经超过韩国法律所规定的15年诉讼时效期,所以警方只能撤回所有警力不再追查,到现在凶手依旧逍遥法外。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那家伙的声音》里父亲母亲是痛苦的,纠结的。也只有他们是最脆弱的,因为他们的软肋就在凶手的手中,即使已经得知孩子可能已经遇害但是所有人都可以相信,他们不行。配合凶手不是因为他们懦弱,而是因为他们是黑暗里的飞蛾只要能见到光明就会奋不顾身的扑上去。

    母亲相信警察,相信上帝甚至相信罪犯,但是带来的只有一次次的绝望

    父亲是知名度高的主持人,事业上风生水起。这么干练的人,却一次次的跟被凶手牵着鼻子走,甚至在已经知道孩子的声音是录音带时依旧带着钱去。

    有人说如果母亲不去报警一切听匪徒的话,孩子不会被害。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上就像是身陷泥潭,即使不去挣扎确实不会加速陷落,但真的有用吗?

    在山东临沂发生过一起入室抢劫案,男女主对匪徒百依百顺,最后换来的却是百般羞辱后残忍的杀害。莽撞反抗不可取但将希望寄托在凶手身上,希望凶手大发慈悲无异于与虎谋皮。

    电影中男主开始时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拯救儿子,警察的任务是抓住凶手,但是在一次次接到电话的过程中,和最后得知孩子第二天就窒息死亡才彻底明白,命运不能交在别人的手里。

    电影里的警察是无能的,即使跟踪到了罪犯也没能逮捕到他。但他们更像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没人不去痛恨这个禽兽不如的凶手,可是我们却什么都改变不了。世界上黑暗不会全被消灭,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对于我们来说这些记忆只有七秒,《海边的曼彻斯特》中有一句台词:“其实我们无处可去,身上背负着伤痛,没有救赎,没有解脱,可这才是人生啊。”

    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苦总是容易被遗忘的,但是我们都有着不和过去和解的权利。

    影片的最后,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时,导演播出了1991年李恒亨浩绑架案的真实绑匪录音。这是真实的没有经历过后期加工的原案件录音,在电影正片完结之后,再听这些录音,让一众观众毛骨悚然。

    而电影中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绑架案,为什么唯独男主遭遇的绑架案这么引人注目呢?

    无非是因为男主是当红主播,他才能借助舆论的力量追索绑匪,若是换成一个普通人,大约什么也做不了。而贫富差距,则是引发一切罪恶的根源。但是富就有错吗?难道电影中的男主韩京培仅仅因为有财富,就理所应当的应该遭受这种悲剧吗?

    人性的贪得无厌和残忍,才是难以获得救赎的原罪。

    没有完美的犯罪,我会一直追查你,哪怕到世界的尽头!无论代价多大,我都要去抓住你!这不止是一个父亲说的话,更是一个国家法律要说的话。不管人们会不会遗忘,总有人为了还被害者一个公道,为了不容侵犯的法律尊严而去努力,一年不行就三年,三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中国不能没有死刑,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披着人皮的禽兽。

    33年后《杀人回忆》案件成功破获大快人心,迟到的正义不光是法律对公民的交代,更是对那些禽兽不如的犯罪者的狗头铡。没人可以避免危险或是犯罪分子,《那家伙的声音》中男主从来就没想过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绝不和那些自以为可以凌驾在别人之上将别人生命看做蝼蚁的畜牲和解,是我们能为那些受害者做出的努力。

    -END-

    文 |肉肉山

    审核 |辣黍黍 编辑 |辣黍黍

    版权归肉肉山所有,辣评社整理发布

    转载请联系辣评社授权

     5 ) 韓國三大懸案之一:李亨浩失蹤事件

    #根據真實案例改編: ——李亨浩失蹤事件 與其說是綁架者的高明,更多是嘲諷,警方的白癡和無能。 #事件梗概 1991年韓國首爾,發生一起綁架事件,警方動用15萬人力和10萬警力,卻始終沒有找到,任何蛛絲馬跡,成為韓國三大懸案之一: ——李亨浩綁架撕票事件 這起綁架事件,從李亨浩失蹤,到屍體被發現,一共經歷了44天,家屬總共接到,來自13個不同電話號碼,打入的87個電話。 綁匪特徵: ——非常冷靜,智商很高,思維縝密,聲音不大,口齒清晰,說話不急不慢,沒有一絲情感,還有一些陰冷,非常有社會經驗。 這起綁架案,轟動韓國全國上下,上至總統,下至平民,無一不知,出動警力達10多萬,調查時間長達16年。 2006年1月,因為案件,已經超過韓國法律,規定的15年訴訟時效,韓國警方不得不撤回所有警力。 ——案件兇手,至今逍遙法外。

     6 ) 《那家伙的声音》:极致抑郁里的写实电影

    《那家伙的声音》:极致抑郁里的写实电影                 □文/火神纪   惶恐不安、担忧、悲痛,直至彻底地崩溃;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极度脆弱的情感动物。冷酷无情、狡猾阴森、残忍,直至现在依旧逍遥法外;人类本身也是一种极其残酷的杂食类动物。老祖先很早就明白:弱肉强食。   我该如何来形容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那种冷凉彻骨的悲怆感觉呢。直到我再也无法抑制我眼眶里的泪水,终于开始失声痛哭起来之后;我终于明白,我们依旧生活在那个我们永远也无法透彻地完全明白理解的世界里。   这个事实,这个依旧扭曲着的世界告诉我们:肮脏、残暴、可怕而荒凉。而更可悲的是,我们除了妥协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火神纪。题记。

      谁在网络上宣称,这是一部可怕的惊悚类型的电影呢。那家伙应该被拖出去华丽地鞭打三次再拖出去继续鞭打。当我做好了看一部惊悚电影应有的心理准备后却看到了一部悲情的写实电影时,我如何从一种心态里跳跃到另一种心态里去呢。我准备好了被惊吓,结果我哭了。我也许真的被吓哭了,只是吓到我的是这部影片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那种冷酷无情的人性,而不是我期许里的那种直白浅浮的视觉冲击和触动。   绑架案。“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字样并不是足以让人触目惊心的缘由;我怀疑,“真实性”的强调在电影里是不是如同小说一样不足以让人信服。就算电影在最后播放了1991年真实未经处理的电话录音用来强调其真实性,然而我依旧持怀疑态度。或者,我应该承认从这部电影的制作工艺和写实风格上来看让这个故事看起来说服力极强;我也应该承认的是事实上我也相信这个故事。支撑起我的怀疑的是我根本不愿意去相信,理智上的相信并不代表在情感上我一样可以接受;也许,是因为对这世界依旧还抱着美好的期许、热切的盼望以及乐天的憧憬,于是在情感上我无法接受这么一个残酷得让人落泪的故事,不愿意去相信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就真的如此可怕肮脏无情而不肯许给我们半点希望。   韩国电影以其细腻的情感刻画、巨细无遗的叙事风格和精美的构图而闻名,当他们用这种细腻的叙事风格去描绘那些美好事物的时候,我们总会为其唯美而感叹水已。可是当他们把同样的这一切放在一些可怕的事物上去的时候,对于人性剖析的透彻则会让人心惊肉跳了。   我总说,韩国电影其实很残忍,而他们的这种残忍的底线在于他们对于丑陋人性观摩之深入以及他们坚韧的抗击打能力。不管是作者、读者还是观影者,当一部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开始饱满并且逐渐真实起来的时候,我们总会不由自主不自觉地同情他们,于是我们又会不自觉地渴望给他们一个完整而圆满的结局,至少在我们创作完或者看完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不至于满腔的无奈和绝望。而韩影却似乎总在用他们独有的细腻塑造起了人物之后收敛了这种本该有的同情怜悯之心再用他们巨细无遗的叙事风格和同样精美的构图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满目疮痍的世界,他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毁掉了我们曾经渴望过的美好。   这种残忍总能把人物的悲剧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无法去责备他们无情,因为现实世界本就如此。一味地给我们灌输那种圆满的大团圆结局只会造就更多像我一样懦弱而妄图美满的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大量的事实总在告诉我们同样的一个道理:所谓的美满,其实连十之一二都很难。告诉我们这些惨淡的现状而让我们抛开那种一厢情愿的美满渴望,让我们在失意的时候不至于绝望,悲剧的力量以及其作用任重而道远。   悲剧的力量从何而来呢。以这部电影来说,在那种极致抑郁巨细无遗的写实里。   电影开始在一次对绑架杀人案的新闻报道中,也结束在另一个绑架杀人案的新闻报道里。那种平静如水的生活就一直在我们身边流淌着,只是在于我们是否真的曾经静下心来仔细观摩。   事业有成的男人,疼爱妻子的丈夫和深爱儿子的父亲;照顾儿子起居的母亲以及为儿子设计了一整套减肥计划的健身教练;加上一个灵巧淘气崇拜父亲胖嘟嘟的儿子。这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母亲有儿子交换日记的交流,夜归的父亲弄醒沉睡的独生子醉醮醮地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挚爱之情,三口之家拥抱着睡在一起的镜头幸福得让人羡慕甚至嫉妒。   用一种最平常的家庭生活开始了这部电影最朴实的铺垫。这样的生活和后来儿子被绑架后的生活形成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反差。用幸福和反衬不幸,这是一种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纵然这并不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儿子,贪吃好玩成绩一般,可是在父母亲眼里这依旧是全世界最好的儿子,而且他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欢乐就在这平常的生活里,并且无法估量的。我们总会忽略身边最美好的那一切,而只有当失去了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   可以说,贯穿在整部电影始末最让人感动的是父母亲对孩子那种无私而包容的爱,而最让人绝望的是,当这种爱已经远远失去了诉说的方式的时候,所有的悲思会彻底将我们淹没。这是一部犯罪题材的电影,可是父母亲对儿子的真情却是潜伏在这部电影底层的一个更重要的主题线索;不论是爱或是绝望。   抑郁是这部电影所传达给我最强烈的信息。因为儿子被绑架,父母亲对儿子的爱完全找不到任何表达的途径了,因为表达欲望被扼杀,那种强烈的想表达压抑形成了这部电影所承载的那种沉重的抑郁。电影的大部分篇幅用于刻画男女主人翁在失去了儿子之后的那种无助而惨淡的日常生活。表达的渴望被完全阻断;绑匪每天的电影成了他们最大的折磨也成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在充满希望以及彻底绝望之间不停地徘徊;抓狂却无处发泄;害怕甚至憎恨绑匪却又渴望他的电话,而且不得不去服从他的所有要求并且讨好他……这是一场完全自我矛盾的心理战争,也是一场注定要战败的斗争;因为他们所有的赌注都被对手牢牢地捏在手里,纵然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线希望,可是他们却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孤掷一注地把所有的一切都压在这个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希望上。   除了无助地等待绑匪发号施令并且毫不犹豫地执行他的所有安排之后,他们什么也做不了。洗澡、收拾房间、做一桌丰盛的饭菜却无力下咽,当所有的一切都忙完了之后没有办法再停止思索,于是她只能蜷缩成了一团闷头喝酒。放开了所有的工作全天候地原地待命,等着所有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并且一一照做,对着总让绑匪逃脱的警察大发雷霆,砸掉了十字架把所有的神甫和道友赶出了家门,可是一切依旧无济于事。   寄望于绑匪的仁慈;这跟寄望于上帝的怜悯一样无助。可是不这样又能如何呢,所有的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祈盼已遭不测的儿子早日归来。可想而知的是,当人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那些虚无不可知的信仰里的时候,那些人们是否已经完全彻底地绝望了呢;不管给他们什么,只要让他们感觉到了希望,他们都会如抓住了一条救命的稻草一样再不肯放手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艰苦的时光的;那些漫漫的长夜以及除了等待之外无所事事的白天。可是他们没得选择,因为只有这样做他们的儿子才有生还的可能。   也许,把时间都用来想像。想像着儿子平安回家,想像着以后一家三口更加珍爱彼此的幸福生活,想像着无病无灾的儿子终于长大成人,想像着儿子毕业、工作、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想像着儿子结婚生子,想像着儿子带着媳妇和孙儿回来看望都已经年迈的夫妻……所有的这一切快乐和幸福都只能在儿子回家以后,而可能失去所有的这些想像的假设会让他们彻底地心碎。   男人开着汽车在城市里四处兜转,在每一个指定的地方停下,再前行,在塞车的时候下车飞奔,一边飞奔一边喊着儿子的名字。女人在夏天穿着冬天的长袍带着圣经不停地前行,穿过车流和暴雨的街头,一边落寞地前行一边也喊着儿子的名字,直至最后晕倒在路上。这些场景都让我感动,也许,让他们不停地兜圈子要比让他们坐在家里更好受些,至少那个时候他们能抱着希望并且停止一个人的胡思乱想。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曾经无数次地祈望那个胖嘟嘟的男孩最终会平安回到父母亲身边。我对着镜头里那个让我感觉到压抑的四壁墙不停地祈祷,我也同样紧张地蜷缩在电脑屏幕前抓狂地想做点什么,可是我跟他的父母亲一样,什么也做不了。   当韩国人把他们同样细腻的写实镜头对准了所有这一切用来制造一种抑郁的氛围时,我明显地感觉到苦闷,胸口压抑得难受,喘不过气来。我害怕这种力有不逮的场面,我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我却什么也改变不了。很无助,很落寞;我们只能坐着,极其无奈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却什么也做不了,让人抓狂于是更加压抑。   也许,悲剧其实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这本身就是一场悲剧而我们却无力更改,哪怕是做一丁点什么来阻止这场悲剧也不会像这样听之任之来得让人压抑。我们所知道的是,一切即将发生而且必然发生,而我们并不愿意那个悲剧的结果最终的降临;可是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都好,我们却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也许既是悲剧所吸引人的病态之美,可是也正是这一点,所有的悲剧都会让人抑郁而不得意。   我无法想像也不愿意去想像这个故事最后的结局。因为,打这部电影一开始到最后,我始终不曾看到过它给我的半点希望。这是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警察要抓住躲在暗处的老鼠;而绑匪刚把警察和受害人家属当成了老鼠慢慢折磨随意玩耍。   电影当然不可能没有结局,被绑架的孩子的尸体在江边被发现,死亡时间在被绑架后的第二天,死于窒息。看到这里再往前回朔的时候,我悲愤不已了。因为绑匪在杀死了被绑架的人质之后平静地打电话以要杀死一个已经被自己杀死的孩子来要挟其父母时那种平静的笑声和冷静而戏谑的语调所透出来的那种冷酷和残忍实在让人心寒。   所有的写实和近乎冷酷的镜头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如此鲜血淋漓的故事。而大面积的写实风格和精雕细凿的细节描绘则为最后的这个结局做了一个厚积薄发的铺垫。   一切都很悲怆,哪怕是一丁点的希望也不至于让我如此难受。我承认,这是一部接近伟大的电影,这种给了我极度抑郁的电影风格虽说给了我印象深刻的观影感受,然而我依旧讨厌这种绝望的感觉。   当主持人的父亲在电视上声泪俱下地报道儿子的死讯以及控诉绑匪的冷血无情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躲在哪一台电视机前得意洋洋的冷笑声,从电影开始就一直在积蓄着的抑郁情感终于一发不可收拾地爆发了。我跟着那个伤心的父亲一样放声痛哭。   极致的抑郁源于这部电影巨细无遗的写实风格的镜头。在我看来,是这种电影风格造成就了这部电影,悲剧的力量足以彻底地击溃所有带有良知的人们,在这种极致抑郁的写实纪录里,悲怆得让人无力放声。   我们从小到大总被教育着要为人谦恭正直,可是我们永远也无法预知未来。是不是真的问心无愧地活着,问心无愧地完成我们该完成的所有一切,我们就真的可以幸福而快乐地活着呢。   1991年的绑架案,动员超过了10000人次警力,跨越16年,逮捕并调查了超过420个嫌疑人,分析了87份声音和笔迹样本,到2006年1月,已经超过了法定诉讼时效期,所以警方只能撤回所有警力不再追查。现在是2007年,凶手依旧逍遥法外。电影的最后说:“仅以此片献给李享浩,愿他在天之灵得到安息”。可是这样的一个结局,叫他又如何安息呢。   这部电影里所描绘的这个世界,太让人失望了。此文,不献给谁,仅仅只是一腔悲愤和怒吼罢了。写到这里,我依旧愤懑难平抑郁至极。

    2007-08-31;丁亥年戊申月丁酉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Voice of a Murderer》   ■译名:《那家伙的声音》   ■导演:朴镇彪(Jin-pyo Park)   ■主演:薛景求(Kyung-gu Sol)、姜东元(Dong-won Kang)、金南珠(Nam-ju Kim)   ■类型:动作、惊悚、剧情、犯罪   ■片长:122 分钟   ■国家:韩国   ■语言:韩语   ■发行: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   ■上映:2007年2月1日

    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短评

    好久好久没看过这么好的电影。。。让人窒息的气氛。。。

    8分钟前
    • MiuMiu
    • 力荐

    最后那段哭戏真是太压抑了,真实案犯声音的出现让人好绝望啊尤其是冷笑...

    12分钟前
    • 🌈ransoma🇨🇳
    • 还行

    黑暗里的声音

    17分钟前
    • 木偶
    • 力荐

    你听出来他的声音了吗

    19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推荐

    两个主演演技表演

    21分钟前
    • 南团
    • 还行

    姜东元。。没有看到思密达

    25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导演关注!

    26分钟前
    • L.L
    • 还行

    除了虐心还是虐心,父母光顾着崩溃,警察智商基本为零,鸣笛,干等,一辆车都能跟丢,反应速度太被动,在有追踪器,手机,监控录像的今天,希望不要再悲剧重演

    27分钟前
    • 兮称
    • 还行

    这种电影看下来实在是煎熬,因剧情煎熬,更为角色煎熬,薛景求最后一场哭述确实精彩。不过这种电影,真是不想推荐给任何人。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孩子啊孩子, 失去你, 我也不想再活. 演技一流, 我记住了薛景求.

    36分钟前
    • 萨拉珍宝
    • 力荐

    太像台湾白冰冰之女白晓燕被撕票的那个案子了,高曝光率还有警察的低效率工作要了他的命,当然也不排除凶手变态。

    38分钟前
    • 胖胖
    • 推荐

    又是把目光投向电视机(电影院)的观众,这次更加直截了当:凶手还在你们身边。手法有点单一,包括薛的戏,不过倒是落了朴镇彪的苦情手法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韩国三大谜案:《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那家伙的声音听起来还真是邪恶

    43分钟前
    • 雨来
    • 力荐

    影片最后还原凶手声音和素描,破案仍旧在继续中,希望感兴趣的给予关注。

    48分钟前
    • 大西
    • 力荐

    其实罪犯并没有很高明,但警察却是真的很愚蠢~

    51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还行

    压抑的真实谜案,结尾把真实案件罪犯的录音放出,是一大令人不寒而栗的亮点。

    56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太心塞,父母就像被凌迟一样。罪犯并不高明,只是警察太愚蠢了。结尾录音让人不寒而栗。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电影三星,薛景求表演加一星。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完只有绝望 太难受了

    1小时前
    • 屎霸
    • 推荐

    大大不如《杀人回忆》。但可看度较高,刻意的痕迹太重是最大败笔。片尾的真实声音叫人心头一震。

    1小时前
    • 四月物语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